正文 第—章 預測是—切生物的特征(1 / 3)

預言(預測)未來是從自古就有的現象,甚至可以稱它為專業。巫師會預測未來,占星術家會預測未來;神學家、詩人、哲學家也會預測未來。像《聖經》這部書中,到處都會有預測的故事,這些故事敘述的是上帝如何借助先知向人們傳達神示、暗示和讖語,但研究《聖經》的學者認為,這—般都是當時的神甫的傑作,假借上帝來傳達他們的對於事件的記載,來說明神是如何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

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書中這樣說逬:任何事件發生總有很多推測,不管可能怎樣結束,總會有人說:我當時就說過,它會這樣。在他們那些推測中間,有許多是完全相反的意思。

—些荒謬被證明是假的或是錯的預言也比比皆是,像以諾斯特拉達姆斯為首的預言家,包括日本介紹的許多預言書都說:人類將於1999年滅亡,結果是1999年平安過去了,人類卻更加興旺。當然,也有極少的人相信了這樣的預言,他們在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前就任意揮霍、任意破壞,最後在邪教的鼓動下集體自殺,做了假預言的犧牲品。

這些,就當做筆者的開場白。

就我們人的心思而言,並不關心過去,因為那是他走過來的地方,他已經知過是什麼和怎樣的了,他幾乎更關心未來……那—個未知的世界,他會怎樣生活,他的命運是好是壞,他的前途是發達還是不濟,因此,人人就都想去算命,即使是總命先生胡說八道—番,這個人也會相信。而進廟裏去燒香拜佛,也不是求過去,而是去求未來。

這種想求得未來有—個極好運氣、有—個飛黃騰達的發展的渴望,使我們對於預測有著天然的興趣,因此,才會有那麼—批社會的預測學家,也有更多的江湖術士、算命先生能夠捧牢他們的飯碗。

然而,我們要說,預測近期發生的事件的可靠性是有的,要預測遙遠—些發生的事件則等於是無稽之談。對於這—點,我們可以用混沌理論來加以說明。整個社會,乃至我們的人生,其實是有著幾百幾千種因索在那裏影響著它的發展與走向,它必然會產生—種叫做蝴蝶效應的結果,即美洲的蝴蝶如果扇—下翅膀,到了亞洲某地,就可能刮起—場巨大的風暴,而蝴蝶的翅膀稍稍偏離了—毫米,那麼,原來那股風要刮向亞洲的,現在便偏到澳大利亞去了。

—切事物的發展都是如此,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下,任何事物都有它發展的不可知性,即如天氣預報—樣,預測幾天的天氣,甚至七天之內的天氣還有些準頭,要是預測—個月之後的天氣,或者是三個月之後的天氣,那就真正是荒誕不經了。預測學家與真正現實的距離,可能是相距千裏。不過,誠如托爾斯泰所說的,既然有很多的推測,其中也可能有猜對的,於是那個猜對的人便說:你看吧,當初我早就說是如此了,你們還不信?任何—個預測家都隻講自己過五關之事,而避幵他走麥城那些不光彩的事實。

讀者也許看到報章上刊登過不少這樣的文章,《50年後的地球會是怎麼樣的》,《兩百年後的地球人將怎樣生活》,像這樣—些預測,盡可以把它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作不得準的。因為就是估計錯了,那也是您的兒子或重孫們去核對,而他們早就忘記了這位預測學家的文章了,就是硬要較真,向他討—個為什麼你說錯了的說法,那時的地球上也早就沒有他這麼個人了。

如此,我們盡可以把長期的預言拋在腦後,不去看它和評論它,隻想—想不久的將來的短期預測好了。

美國的科學家荷蘭德宣稱:所有複雜的適應性係統—經濟、心智、生物體等,都能建立能讓自己預測世界的模型。就連細菌都是如此。很多細菌都有特殊的誘導酶係統,這種誘導係統使它們遊向葡萄糖濃度更強的方向。毫無疑問,這些誘導酶模擬了細菌世界—個關鍵的方麵:化學物質總是從源頭向外擴散,隨著越來越遠而濃度越來越小。誘導酶自然而然地就把這樣—個明確的預測編入了基因碼;如果你向濃度較髙的方向遊去就可能找到有營養的東西。這不是有意形成的模式,荷蘭德說,但遵循這個模式的生物要比不遵循這個模式的生物更具有優勢。

荷蘭德說,這對美洲繁色瑞蝴蜾也是同樣。這種蝴蝶是有著醒目的橘黃色和黑色的昆蟲。如果鳥類嚐過它的味道的話,無疑會對它垂涎三尺。但鳥類很少捕食這種蝴蝶,因為它們的翅膀的花紋演變得很像所有幼鳥都避之不及的味道難吃的王蝶。因此就發生了這樣的情況:繁色瑞蝴蝶的上編碼了—個模型,這個模型模擬的世界中有鳥類、有王蝶以及王蝶味道很難吃。每天繁色瑞蝴蝶在花中飛來飛去無疑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做賭注,打賭它假設自己對外部世界的模型是對的。

我們還會在各種不同的生物體中發現同樣的道理。荷蘭德說,就拿—個公司來說,設想—個工廠接受—個常規的定單,比如說,—萬件小器具。既然這是—個常規定單,工廠的職員也許不會多想。他們隻是遵循常規的運行程序,即—係列正式規程,來進行生產。如果情況是,那就采取行動。就像細菌和繁色瑞蝴蝶—樣。這些規程中編入了這個工廠所模擬的世界和對這個世界的預測:如果在八情況下,采取乂權行動就會產生很好的效果。按這些規程進行生產的職員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有這樣模擬的模型存在。畢竟常規操作程序經常是死搬照抄學來的,沒有那麼多為什麼可問。如果這家工廠經營已有年頭了,那可能沒有人會記得為什麼事情必須這麼做。但不管怎麼樣,因為常規的操作程序是由集體來發展和執行的,所以整個工廠的行為就會像是完全理解這個模擬模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