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戒除網癮(1 / 3)

據統計,網絡成癮的青少年網民高達10%一15%,網絡這把“雙刃劍”正在無情地吞噬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為上網而逃學、離家出走、搶劫甚至猝死網吧的事件也屢屢發生。

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互聯網、預防和糾正青少年網絡成癮症,成為家庭教育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

青少年上網成癮的現狀及危害

今年春節前夕,鹽城市公安局經濟開發區分局刑警大隊成功破獲係列“白日闖”入室盜竊案件。令人難以置信的是2名犯罪嫌疑人竟然均是未滿18歲的青少年,這兩個少年在半年不到的時間內瘋狂盜竊作案53起,足跡遍布該市開發區、鹽都、射陽等3個縣、區10多個鄉鎮,涉案總價值近萬元,除用於日常開支費用外,其餘全部“奉獻”給了網吧,用於玩網絡遊戲。“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如何避免未成年人陷入到網絡泥潭?這是現代教育中的一個難題,也是相關部門以及廣大學生家長麵臨的一個新的、嚴峻的挑戰。

自2009年下半年以來,鹽城市開發區新河社區發生多起“白日闖”的係列盜竊案件,而且竊賊似乎一點也不“挑食”,現金、首飾、電腦、煤氣灶、電動車、自行車等都一一“笑納”,而且作案方法也十分相似,都是在白天翻窗入室盜竊。該市開發區警方接到報案後,迅速展開周密偵查,根據犯罪嫌疑人作案特點和現場留下的作案痕跡,經技術鑒定和上網比對,很快確定射陽縣興橋鎮17歲的李成寧(化名)和建湖縣上岡鎮16歲魯小揚(化名)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並進行追捕,但由於這兩少年常年有家不回,居無定所,就連他們的父母也不知道他們身在何方,一時間抓捕工作陷入了僵局。今年2月15日,花光了“積蓄”的李成寧、魯小揚又竄至亭湖區伍佑鎮,趁一農戶外出之機,破窗而入進行盜竊,但很快被半途而返的主人發現,二人慌不擇路瘋狂逃竄,最後竟不顧刺骨的冷水跳進冰冷的小河裏,之後被聞警而至的公安人員當場抓獲。經查,兩人均未初中畢業,因相同的“愛好”——玩網絡遊戲而走到了一起,在網吧上網需要錢,給遊戲中虛擬的人物買裝備也需要錢,家人是不會給他們那麼多錢的,但由於他們都出生於農村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加之父母的約束管教,遠遠不能滿足他們日益膨脹的網遊欲望,於是決定“自力更生”,模仿電影中學來的技巧,破窗戶入室盜竊,供給自己吃、喝、玩、樂,以及給網絡遊戲《傳奇》人物買裝備。據辦案民警介紹,這兩個孩子都是單親家庭,李成寧母親在他年幼的時候就改嫁,魯小揚的父母也早就離婚了,兩人的家長對他們幾乎就是不聞不問的。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倆認識了,同樣的家庭背景和經曆讓他們彼此依靠並走到了一起。而後,他們開始迷上了網絡遊戲,在時間與金錢的堆積下,他們的遊戲級別也漸漸提高,網友都叫他們高手和大俠。

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是身世可憐,受人歧視的“壞孩子”,而在網絡遊戲中他們是受人尊敬的高手,他們的受人重視和尊敬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直至這次被抓後,才知道犯下了大錯,兩人痛哭流泣表示一定會痛改前非希望從輕處理,但是為時已晚。

記得《半月談》上曾經報道過一幕荒誕而真實的慘劇:一名沉溺虛擬世界的13歲男孩小藝(化名),選擇一種特別造型告別了現實世界:站在天津市塘沽區海河外灘一棟24層高樓頂上,雙臂平伸,雙腳交叉成飛天姿勢,縱身躍起朝著東南方向的大海“飛”去,去追尋遊戲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蘭德、複仇天神以及守望者……當時目睹這一慘劇的一位清潔工事後感歎:“我從來沒看見過這樣一種奇怪的自殺,設計好那麼標準的飛天姿勢,而且帶著笑臉,毫無痛苦!”目前中國網絡成癮的青少年越來越多,據有關數據表明,我國目前在校學生從事網絡遊戲的人數已超過1000萬人。鹽城市公安局信息網絡安全監察處金餘處長告訴記者:“沉溺網絡遊戲中的青少年容易變成‘遊戲腦’,所有的想法都以遊戲中的思維來考慮,從而導致了現實生活中犯罪、與外界不交流等事件屢屢發生,他們的人格塑造期缺乏與外界的交流,缺乏正確的、積極的引導,很有可能會導致性格孤僻、抑鬱等一係列心理疾病。”

據國家少工委統計,全國3億學生就有5000萬被列為“網癮、學困生”。據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提供的數據,目前,城市上網小學生比例為25.8%,初中生為30%,高中生為56%。據統計,患網絡成癮的青少年網民高達10%一15%。

網絡這把“雙刃劍”正在無情地吞噬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這些厭學、出走、早戀、上網成癮、打架鬥毆的學生誰來教育和轉化?

他們能否被培養成可塑之才?出路何在呢?

要讓孩子擺脫網癮,首先要及早認識網癮的症狀,其次要了解孩子上網成癮的原因,最後才能更有效地讓青少年擺脫網癮,走上健康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