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年譜(1 / 1)

1834年2月8日,生於西伯利亞托博爾斯克。出生不久,他的父親就雙目失明,被迫退休。

1841年,就讀於托博爾斯克中學。

1848年,門捷列夫的父親去世,隨後他的大姐病逝,再後來一家賴以生存的玻璃廠被大火燒為灰燼。

1849年,中學畢業,進入聖彼得堡中央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數學係學習。

1850年,門捷列夫的母親去世。

1855年,大學畢業,並獲金質獎章,畢業後任敖德薩中學教師。

1856年,發表論文《論比容》,獲物理和化學碩士學位。

1857年,被聘為聖彼得堡大學化學教研室副教授。

1859年,到德國海德堡大學深造。

1860年,發現氣體臨界溫度;同年,參加了在卡爾斯魯厄召開的國際化學家代表大會。

1861年,回到聖彼得堡,出版《有機化學》。

1862年,和列謝娃結婚;出版《工藝學手冊》,考察巴庫油田。

1865年,獲化學博士學位,任聖彼得堡大學化學工程學教授;購買莊園,從事農業生產。

1866年,任聖彼得堡大學普通化學教授。

1867年,第一部技術經濟著作《論現代化學生產的發展及其在俄羅斯的應用暨關於1867年世界博覽會》問世;擔任了無機化學教研室主任。

1868年,俄羅斯化學協會成立,出任化學協會主席。

1869年,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

1871年,發表了第二張元素周期表,並出版了《化學原理》第一版;以後陸續出增補修訂版,1906年出版第8版。

1872年,開始研究氣體的狀態。

1873年,設計研製成功差式氣壓計。

1874年,得出了理想氣體狀態的新方程式。

1875年,在元素周期表中預測的新元素“镓”被發現,同年他的大型專著《論氣體的壓力》的第一部分出版。

1876年,參加美國費城工業展覽會。

1879年,預測的新元素“鈧”被發現。

1880年,爆發“門捷列夫事件”。

1885年,出版《論石油》。

1886年,預測的新元素“鍺”被發現。

1887年,發表《水溶液比重之研究》;進行高空飛行,並提出在地下將煤氣化的觀點。

1890年,離開聖彼得堡大學。

1891年,《關稅解說》出版。

1892年,研製成功新型無煙火藥。

1893年,進入度量衡總局,開始對度量衡的調整。

1899年,到烏拉爾,研究烏拉爾冶鐵工業,順便回了趟故鄉,編寫著作《1899年烏拉爾冶鐵工業》。

1903年,發表《對世界太空的化學理解嚐試》,並開始發表《藏在心底的想法》。

1907年2月2日,這位享有世界盛譽的俄國化學家在聖彼得堡與世長辭,享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