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卮言日出:卮,有兩解,一曰酒器,二曰漏鬥。若解為酒器,即為自然的無心之言,或者更通俗點說叫“酒話”,即所謂“酒後吐真言”;若解為漏鬥,也就是隨說隨忘隨便說說的意思,你當然也就可以這隻耳朵進去,那隻耳朵出來,不必當回事。總之,按莊子的說法,卮言可以理解為沒有成見的話。日出,即隨時隨地道來,莊子是被譽為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人,文風汪洋恣肆,但其最大特點是什麼呢?恐怕就是他的一些童稚無心的大實話,即這裏所說的卮言。

④和以天倪:和,合。天倪,自然的分際。

⑤藉外:藉,通“借”。外,外人,別人。

⑥親父不為其子媒:媒人,即為男女介紹對象的中間人。親父不為親子媒是說親生父親不為自己的兒子做媒人,意思是說毀而不忍,譽則難以取信於人,這是人之常情。

⑦已:止。

⑧耆艾:六十為耆,五十為艾,泛指年長者。

⑨先:長。

⑩以期年耆:徒稱年長,倚老賣老。

無人道:不能盡其為人之道。

和以陳:陳腐。

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窮年:此三句引自《齊物論》,漫衍,漫溢流衍,不拘常規。窮年,盡年,終其天年。

不言則齊:不說話就自然而齊一,無是亦無非。

【譯文】寓言十分之九,重言十分之七,卮言天天講,沒個完,卻總合自然的分際。

寓言十分之九,是借別人的話來論說。就像父親不能為自己的兒子做媒人一樣,父親稱讚兒子,總不如讓別人稱讚更加令人信服;別人說得不準確,那就不再是自己的過錯,而是別人的過錯了。和自己的意見相同就隨聲應和,和自己的意見不同就反駁;和自己的意見一致就肯定,和自己的意見不同就否定它。

重言十分之七,是為了不再爭辯。這是長者的話,他那麼一大把年紀了,說的話還會錯嗎?但是如果說不出個子醜寅卯,隻是倚老賣老,那就是白活了那一大把年紀。一個人說的話如果沒有超出別人的地方,那就是沒有盡其為人之道;人如果不盡其為人之道,那就可以說他是一個陳腐的人。

卮言天天講,沒個完,既合於自然的分際,又隨著自然的變化而自然流變,這也是消磨自己一生的生命存在方式之一。人們都不說話就不會有是非,均齊的自然和帶有價值判斷的言論總是有所不同,人們說話也總是難以合於自然,所以才會有“無言”的主張。如果你說的是不帶成見的話,就是一輩子不停地說,卻還是等於什麼也沒說;即使你終身不說一句話,難道就能說明你沒有自己的看法嗎?有的出發點被人認可,有的出發點不被人認可;有的出發點是對的,有的出發點是不對的。怎樣才算對?

對的就是對。怎樣就算不對?不對的就是不對。怎樣去認可?該認可的就認可。為什麼不認可?不想認可就不認可。萬物本來就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萬物本來就都有它自身的肯定性;沒有什麼事物天生就不對,沒有什麼事物天生就是沒有自身肯定性的。如果不是卮言天天講,合於自然不論是非,在是是非非的相互抵消中,哪裏還能讓你這樣恒久地說下去呀!萬物都有產生它的種子,而它本身又都是種子,隻不過是以不同的形態不斷地相互替代和禪變罷了,事物的終和始就像是一個圓環,因為我們不了解其中的奧秘,於是就稱之為自然的陶輪。自然陶輪的循環性旋轉就是自然的最大分際,一個沒標準的標準。

③卮言日出:卮,有兩解,一曰酒器,二曰漏鬥。若解為酒器,即為自然的無心之言,或者更通俗點說叫“酒話”,即所謂“酒後吐真言”;若解為漏鬥,也就是隨說隨忘隨便說說的意思,你當然也就可以這隻耳朵進去,那隻耳朵出來,不必當回事。總之,按莊子的說法,卮言可以理解為沒有成見的話。日出,即隨時隨地道來,莊子是被譽為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人,文風汪洋恣肆,但其最大特點是什麼呢?恐怕就是他的一些童稚無心的大實話,即這裏所說的卮言。

④和以天倪:和,合。天倪,自然的分際。

⑤藉外:藉,通“借”。外,外人,別人。

⑥親父不為其子媒:媒人,即為男女介紹對象的中間人。親父不為親子媒是說親生父親不為自己的兒子做媒人,意思是說毀而不忍,譽則難以取信於人,這是人之常情。

⑦已:止。

⑧耆艾:六十為耆,五十為艾,泛指年長者。

⑨先:長。

⑩以期年耆:徒稱年長,倚老賣老。

無人道:不能盡其為人之道。

和以陳:陳腐。

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窮年:此三句引自《齊物論》,漫衍,漫溢流衍,不拘常規。窮年,盡年,終其天年。

不言則齊:不說話就自然而齊一,無是亦無非。

【譯文】寓言十分之九,重言十分之七,卮言天天講,沒個完,卻總合自然的分際。

寓言十分之九,是借別人的話來論說。就像父親不能為自己的兒子做媒人一樣,父親稱讚兒子,總不如讓別人稱讚更加令人信服;別人說得不準確,那就不再是自己的過錯,而是別人的過錯了。和自己的意見相同就隨聲應和,和自己的意見不同就反駁;和自己的意見一致就肯定,和自己的意見不同就否定它。

重言十分之七,是為了不再爭辯。這是長者的話,他那麼一大把年紀了,說的話還會錯嗎?但是如果說不出個子醜寅卯,隻是倚老賣老,那就是白活了那一大把年紀。一個人說的話如果沒有超出別人的地方,那就是沒有盡其為人之道;人如果不盡其為人之道,那就可以說他是一個陳腐的人。

卮言天天講,沒個完,既合於自然的分際,又隨著自然的變化而自然流變,這也是消磨自己一生的生命存在方式之一。人們都不說話就不會有是非,均齊的自然和帶有價值判斷的言論總是有所不同,人們說話也總是難以合於自然,所以才會有“無言”的主張。如果你說的是不帶成見的話,就是一輩子不停地說,卻還是等於什麼也沒說;即使你終身不說一句話,難道就能說明你沒有自己的看法嗎?有的出發點被人認可,有的出發點不被人認可;有的出發點是對的,有的出發點是不對的。怎樣才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