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大帥爺活過來了(1 / 2)

既然讓朝鮮人打了個冷不防是大帥爺的過失,大帥爺就要想辦法來挽回這個過失,可是要知道號稱是“盟軍最高司令官”的大帥爺除了能采取措施來保衛日本之外,並沒有在朝鮮進行軍事行動的權限。再說就是想幹些什麼也沒有人,美國當時在半島上就隻有駐韓軍顧問是穿軍裝的,要動用駐日美軍則需要最高統帥,也就是美國總統的批準,所以大帥爺在短時間內也隻能進行單純圍觀。

6月25日當天晚上,聯合國安理會就在美國的請求下召開了會議,而且倒黴的蘇聯人還因為要堅持原則,不出席有“台灣政府”代表出席的安理會會議,從而給了美國一個極好的機會通過了一項包括:①立即停止敵對行動,朝鮮將軍隊撤回三八線以北;②聯合國派出人員監視朝鮮軍隊的行動;③聯合國成員國應該全力協助聯合國的和平行動並拒絕支持朝鮮。

杜魯門自然而然地將這個“全力協助”解釋為“軍事行動”,因為隻要是正常人都知道在軍事上已經占據優勢的朝鮮絕不會欣然接受前兩條,要執行的話必須伴隨著武力,而這就是“全力協助”的意義之所在。當天晚上,杜魯門就向大帥爺發了三條指示:①使用駐日美軍從韓國撤僑;②向韓國軍隊供應武器,必要時可以空投;③第七艦隊從菲律賓的甲米地北上,進駐台灣海峽以幫助國民黨軍隊抵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進攻。

這三條中甚至就連第一條的撤僑都意味著可能直接投入美國地麵部隊,在半島穿軍裝的美國人雖然不多,但不穿軍裝的倒還有2000多人,要把這些基本上在首爾的美國人撤出來就意味著一定要在朝鮮軍隊的進攻麵前死守金浦機場和其他的飛機場。更不要說帶來無窮後患的第三條了。

第三條是日後最受責難的一條,杜魯門傻哄哄地把朝鮮半島的衝突擴大到了中國,給了中國人一個日後出兵的極好理由。實際上當時的中國大陸是否具備渡海作戰進攻台灣的能力是很受懷疑的,畢竟金門的失利就在麵前,那還隻是在幾乎可以說是近在咫尺的金門島。

維洛比以及惠特尼這些大帥爺的親信們把這一條看做是杜魯門挖的一個坑,好用來在日後陷害大帥爺,這就有點蠻不講理了。杜魯門在別人筆下一般都被描寫為一個不太聰明,反應有點遲鈍,很粗魯的人,唯獨在維洛比和惠特尼筆下被描寫成為先知先覺,狡詐陰險的能人。其實杜魯門隻是根據那個莫名其妙的多米諾骨牌理論,害怕中國共產黨人跟著朝鮮的金日成一起娶媳婦打幡湊熱鬧,趁機把蔣介石給結了紮,才想出來一個“防止中國共產黨人打過台灣海峽”的主意。

雖然日後杜魯門公開懊悔沒有在兩年之前撤換大帥爺,但那隻是一種誇張,起碼在朝鮮戰爭爆發的當時杜魯門對大帥爺並無成見,而且即使那個懊悔的內容也與台灣問題無關,下麵會講到,那隻是因為重新武裝日本的問題。

實際上大帥爺的撤僑任務在戰鬥機護航下出動美軍運輸機之後完成得很順利,沒有任何傷亡,大帥爺也從杜魯門的三點指示中看出了美國已經在準備直接軍事幹預朝鮮了。

有個叫做約翰·福斯特·杜勒斯的人,此人後來做過艾森豪威爾的國務卿,因為據說在日內瓦會議上拒絕和周恩來握手而在中國變得很有名。當時他作為艾奇遜國務卿的私人助理正好在東京進行對日媾和,他直接就向艾奇遜發了一封電報,認為韓國軍隊是無法抵禦朝鮮軍隊的進攻的,唯有動用美國地麵部隊才能阻止朝鮮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