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發布了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清晰地界定了互聯網金融及其主要模式,在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同時,明確了相關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時隔7個多月,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提互聯網金融,強調要規範發展。中央政府這一係列政策措施,既說明了互聯網金融對我國金融發展的積極意義,也顯示了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和複雜性。
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互聯網金融,在財新傳媒的鼓勵和幫助下,我們編輯出版了這本《互聯網金融九堂課》。本書收錄了我和幾位學生自2012年以來發表的關於互聯網金融的係列論文。相關論文均發表在國內一流學術期刊上,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在邏輯結構上,本書先分析互聯網金融的基礎理論和模式,再論述互聯網金融對支付、貸款、貨幣等領域的影響以及互聯網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最後討論如何有效監管互聯網金融。需要說明的是,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Fintech)是國內外相互獨立發展起來的兩個相近概念,在內涵和外延上有很大重合,我們在書中不做嚴格區分。
我國金融體係不完善、互聯網與金融的天然結合以及互聯網產生的規模經濟和網絡效應等因素促成了過去幾年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相關金融創新產品令人應接不暇,對老百姓的投融資行為產生了顯著影響。互聯網金融通過降低交易成本,減少信息不對稱性,拓展交易可能性集合,已經對我國金融體製改革、普惠金融、金融市場結構產生了巨大作用。互聯網金融對“互聯網+”模式也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將扮演重要角色。但互聯網金融技術和產品創新也給風險管理和金融監管帶來了巨大挑戰,特別是行業的低門檻容易放大風險的涉眾性。展望未來,需要通過監管來促進互聯網金融更好、更健康地發展。
本書的成功問世是非常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首先是財新傳媒的胡舒立總編輯,沒有她的推動,這本書不會與大家見麵。財新傳媒的徐曉、張緣完成了本書的後期編輯、設計事宜。南湖互聯網金融學院的呂雯博士在本書的完善和出版過程中付出了非常多的精力,王英明、蔣佳秀參與了案例編寫,林禹攸進行了格式編輯,夏玉潔進行了一定的內容補充。凡此種種,在此一並致謝。
盡管我們在寫作過程做了一定研究工作,在書的彙編出版過程中又得到了很多專業人士的幫助,但是由於能力和精力有限,本書難免有一些疏漏和錯誤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