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幾年前我取得了一份資料,記載著廈門人和路承載曆史的事實,反複學習,反複思考,讓我難以忘懷。
施琅大將軍當年平定台灣鄭氏集團返回大陸時在這裏上岸,李友邦將軍抗日義勇隊從浙江金華凱旋後從這裏回台,改革開放後第一個海峽小商品市場在這裏興起,現在台灣美食街在這裏紅火……
一條208米長,8米寬的古街道承載著數百年的滄桑曆史,而每前進一步又與海峽兩岸息息相關,你會忘記麼?你能不為之動情麼?你能不去思考這人氣、文氣、商氣從哪產生,又從哪發展的麼?也許是我生就是一條勞碌命,也許是我從事對台工作多年對這樣的素材特別敏感。於是,我便慢慢地利用工作之餘收集素材。
並且終於一口氣將它寫了下來。
這便是我今天奉送給讀者們的這部《人和路》。
實際上,我最早的謀篇是想將這部作品寫得更長一些,弄個四、五、六部。因為短短的人和路實際上承載了太多的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曆史,沉澱了太豐富的民族文化,又凝聚了太多兩岸鄉親的兄弟之情……但限於水平,限於時間,我隻能截取跨入21世紀之後人和路發展曆史上的一個截麵,以表達我對這塊熱土的一種敬畏和崇拜之情。而且我可以肯定地說,就憑著這些文字,就憑我肚子裏的那丁點墨水,這部作品一出版便一定有人會給我以批評,甚至會被斥之於水平膚淺,白白浪費了這麼一部好題材。
如果這樣,那麼請大家原諒,我心到了,我情到了!
在創作這部作品時,國務院台辦副主任、海協會副會長葉克冬,國台辦宣傳局長楊毅給了許多鼓勵,給了我極大的支持,謹此表示衷心的謝意!
另外,廈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葉重耕,副市長黃強二位領導對此書創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勵;
我要感謝廈門市思明區委書記遊文昌,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添友對本書創作出版過程中給予的支持與幫助;
我要感謝廈門兆美廣告公司總經理陳偉泉先生和我的同事鄭敏慧、徐翠蓮、邱智利等同誌對本書錄入所付諸的辛勤勞動。
當結束這部作品創作時,正好中國作家協會組聯部通知我,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在經眾多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審查會,對我近五年的文學創作給與了高度的評價並已批準我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這是我人生的又一個新起點,時代與曆史將賦予我雙份責任與擔當。我將在今後的日子裏為這個偉大的時代謳歌,為廈門經濟特區建設謳歌,為兩岸兄弟之情謳歌,為中國夢的實現而盡一位“中國作協會員”應盡的綿薄之力。
作者:201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