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的注,當然是高屋建瓴,相當權威了。
杜牧,杜牧是杜佑的孫子,是曹操之後成就最大,影響也最大的注家。他的注最豐富,而且引用了很多的戰史戰例,本書選譯最多的,也是他的注。
杜牧是唐代大詩人,咱們從小就會背誦他的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還有: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還有一首,一般人不太熟悉,寫他自己家世的:
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
這“家集二百編”,就是指他祖父杜佑編撰的《通典》二百卷。
他家世豪富,又才華橫溢,再好談兵,難免恃才狂傲。他的注,往往上來就是四個字:“曹說非也!”曹操說得不對!然後他上來說一通。
咱們兩相比較,當然都願意信曹操,而不是信杜牧,畢竟人家曹操才是帶兵的。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杜牧說曹操不對,他又寫一通的,也不是杜牧寫的不對。他跟人家曹操說的不是一個事兒。杜牧詩比曹操寫得好,打仗他沒打過,才情有餘,學力不足,又無實戰經驗,所以他理解不了曹操說的話。
孔子說:“恭則不侮”,你態度恭敬,就沒有人來侮辱你。你態度不恭敬,就要被人侮辱了。《大學》說:“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你說別人難聽,就有人拿難聽話說你。杜牧老說曹操不對,後麵就有人專門說他不對。
這個人就是陳皞,杜牧到處說曹操不對,陳皞就覺得他流毒甚廣,有必要正本清源,他的注解裏,就大量出現“杜說非也,曹說是”,要“撥亂反正”了。
陳皞是晚唐人,史書說,“陳皞以曹公注隱微,杜牧注疏闊,更為之注。”他也是要為往聖繼絕學,孫子留下這麼了不起一本書,曹操注了,但曹注比較簡略,而且太專業,普通人看不懂,看不懂孫子的,也看不懂曹注。杜牧注得倒是詳細,也豐富也通俗,但有的地方又不準確,不嚴謹。所以他在前麵兩人基礎上,再注解一遍。
曹操、杜牧、陳皞,這三個人的注合起來,史稱《三家注》,三家注結合起來學習,收獲就比較可觀了。
以上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五人,都是唐朝人。十一家注孫子裏,唐朝的就占了五家。因為安史之亂之後,天下大亂,年年征戰,所以大家都研究兵法。杜牧出生在宰相之家,又是大詩人,他也要談兵,這就是時代特色了。
第二個重視兵法的朝代,是宋朝,開國後是休養生息,天下承平日久之後,從麵臨西夏李元昊叛亂開始,之後又麵臨北方少數民族的軍事壓力,朝中卻已經沒有能征之將,國內無慣戰之兵。
怎麼辦,找書看。
於是大家都研究兵法,最後政府編輯成《武經七書》,作為軍事教科書。《孫子兵法》成為武經之首,也是在宋朝由政府確立的。
杜佑的注,當然是高屋建瓴,相當權威了。
杜牧,杜牧是杜佑的孫子,是曹操之後成就最大,影響也最大的注家。他的注最豐富,而且引用了很多的戰史戰例,本書選譯最多的,也是他的注。
杜牧是唐代大詩人,咱們從小就會背誦他的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還有: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還有一首,一般人不太熟悉,寫他自己家世的:
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
這“家集二百編”,就是指他祖父杜佑編撰的《通典》二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