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完本感言和總結(2 / 3)

技術宅完結後我重拾遺留下來的商業間諜案,在梳理資料時感覺其中的人和事現實感很重,似乎更適合往社會派的方向去發展。於是在後續打大綱的時候,我摒棄了技術宅裏一些調節氣氛的元素,比如主角的豪門世家的背景,比如主角不經意間的扮豬吃老虎等等,同時也弱化了男女主的情感糾結。我希望更聚焦於事件本事,把內容做得更真實,並借主要人物的命運表現出高速發展的社會帶給個人的壓力,以及個人身在其中的彷徨和掙紮。

我知道這麼寫會使得故事的娛樂性降低,氣氛偏壓抑,導致一部分讀者棄坑。但這是我在文章境界和寫作技法上的一次追求。請原諒我的任性。

4) 為什麼要采用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相互交織的古怪寫法。

我開篇就說了,動筆之前我就意識到《黑白邊緣》這個故事會很難寫。這種困難主要體現在:

1) 主線過多:這個故事有三條明線,既警方調查發生在喬西的一些列商業間諜案;沈翼入夥商業間諜團夥後的奇特經曆;呂文武對淩衛平鍥而不舍的追查。另外還有淩衛平和蘇望超跨越二十年的糾葛這條暗線。先不考慮寫得精彩不精彩,能把這些內容都清晰的表達出來,不讓人看懵,就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

2) 節奏難把握:《黑白邊緣》是由一係列的小案件串起了構成的。單拿其中一個小案件出來都不是特別出彩,缺乏爆點。但核心陷阱卻又是通過闡述這一些列小案件逐步設下的,隻有看到最後才能引爆。那麼問題來了,怎麼保證冗長的鋪墊過程不無聊?怎麼保證情節不拖遝?

3) 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既想站在警方的視角描寫精彩的破案過程,又想站在沈翼視角描述一個不為人知的商業間諜的世界,還想感慨一下當下社會超高的生活壓力以及身在其中的平凡人的彷徨和掙紮。

簡而言之就是,這個故事的設計指標定得太高。以《技術宅推理》係列做參照,其中我認為最難寫的是第四個故事《阿撒茲勒的低語》。如果《阿》的難度是100,《黑白邊緣》至少120。

因此動筆之前我在敘事的順序、主視角的選擇和關鍵場景的選擇上考慮了很多。實際上這個故事我寫了兩版。第一版是先從警察視角把案子講一遍,再從沈翼視角把自己經曆講一遍,最後收尾。我連三個階段的名字都起好了,分別是“事件篇”、“自敘篇”和“解密篇”。但完成後感覺不是很好。事件篇和自敘篇相當於從呂文武和沈翼的視角分別講了同一個係列的案子。可事件篇就有近20萬字,等把她讀完再回到時間原點去讀自敘篇,很多細節已經記不清楚了,對比感不強烈。而事件篇又透露了後續的情況,導致讀自敘篇時懸念降低。

糾結再三,我改成現在這種事件與敘事相互交錯的方式。真不是我想秀技術,實在是沒辦法。不過不可否認,這種敘事結構也有弊病,就是主視角在警方和沈翼之間來回切換,容易暈。為了盡量避免這種情況,我嚴格要求一章事件一章自敘交錯進行,但這又導致某些章節篇的幅過長,比如第二十七章《浮世掙紮》居然有2.8萬字。

另外,我覺得推理故事的整體篇幅不宜過長。推理故事的爆點一般在最後,過長的篇幅會消磨讀者的耐心,最好是控製在30萬字之內。可這篇故事的內容實在太多。為了控製節奏,我不得不精簡掉一些內容,比如小美的支線和楊楠楠的支線,還有一些推動男女主感情的生活瑣碎,前前後後差不多剪了7萬字,但篇幅依舊卻長達40萬字。

我太難了……

5) 能評價一下文中的主要人物嗎?

按照傳統的觀念去看,本文的男女主角自然是呂文武和淩筱。但在我心裏,其實是這麼排序的:

第一主角:沈翼

沈翼這個人為是全文的核心。他集中展現了年輕人在當下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承受的壓力,因此產生的迷惘,以及自身做出的抗爭。而他的迷茫和抗爭又分為表裏兩層。

表層也就他謊言中描述的自己,他在進行一種無助的掙紮,看得到他的努力,卻也知道他很難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雖然是謊言,這其中他那種對生活的迷茫卻是他內心真實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