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育工作者,讓學生能夠認識複雜的人際社會,是我們的職責。這其中既有挑戰,亦存在著機會。本書的一個關鍵前提便在於,如今的學生更需要發展出一種在不同的觀點與選項中協商抉擇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知識的建構。這種協商與抉擇的能力並不能從單一的觀念灌輸中得到培養。於是本書提出的四個概念:多樣性、娛樂性、可能性以及參與性,可以作為促進學生麵向未來、思考現在與未來的關係的四種策略或手段。這四個概念並非獲取最終答案的快速通道。誠然,對於思考未來這樣的任務,效率、精確性、準確率都顯得十分重要;但是,更緊迫的挑戰以及更重要的教學工作在於:支持並指導學生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進行想象、用不同的方法構建想法或者提出問題,而不是簡單的控製和命令。答案是27,那麼問題是什麼?什麼樣的問題更好?還有沒有更好的?而這樣的思考對數學題以外更複雜的問題有什麼樣的助益?

數字科技在求得更好的答案這方麵,是非常實用的工具。然而,如本書中將提到的那樣,最理想的教育未來並不是簡單的把教育都交給科技。本書將展開敘述的故事,並不是簡單的數字化(going digital),而是更好地進行教學(going pedagogical),這其中包括了基於教學的目的,如何恰當地使用數字科技。

毫無疑問,如今的數字一代能為自己的學習所做的事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電腦網絡科技的發展有著如此強大的力量,以至於我們無法在拋開技術的前提下討論社會的發展。然而,數字科技本身對社會的發展並沒有新的想法,實際上,如果離開了教育理念和科學倫理,技術本身對如今等級式的學校課堂無法產生多大的影響。

本書對“共同創造”(co-creation)的重視,便正視了如今學生對新技術的使用,並且強調教育為學生所帶來的應該比技術所帶來的要更多。數字科技給所有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時也要求所有人——去與別人一起,積極地共同創造,而不隻是被動地停留在需求—供給鏈條的消費終端。隨著科技文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創造力不僅僅是個人的藝術天賦;如果教育能讓學生有高度的投入和遠大的抱負,那麼創造力也是可以得到培養的。學生們能夠給別人積極主動的支持,不僅僅是出於社會和諧的目的,其中也有通過高質量的學習來促進創造力的想法。如此一來,學習的最終結果便是一個團隊協同努力的真正成果。於是,共同創造不僅意味著從競爭中走出來,更意味著通過團隊的合作取得超越個人智力的成就。

作為教育工作者,讓學生能夠認識複雜的人際社會,是我們的職責。這其中既有挑戰,亦存在著機會。本書的一個關鍵前提便在於,如今的學生更需要發展出一種在不同的觀點與選項中協商抉擇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知識的建構。這種協商與抉擇的能力並不能從單一的觀念灌輸中得到培養。於是本書提出的四個概念:多樣性、娛樂性、可能性以及參與性,可以作為促進學生麵向未來、思考現在與未來的關係的四種策略或手段。這四個概念並非獲取最終答案的快速通道。誠然,對於思考未來這樣的任務,效率、精確性、準確率都顯得十分重要;但是,更緊迫的挑戰以及更重要的教學工作在於:支持並指導學生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進行想象、用不同的方法構建想法或者提出問題,而不是簡單的控製和命令。答案是27,那麼問題是什麼?什麼樣的問題更好?還有沒有更好的?而這樣的思考對數學題以外更複雜的問題有什麼樣的助益?

數字科技在求得更好的答案這方麵,是非常實用的工具。然而,如本書中將提到的那樣,最理想的教育未來並不是簡單的把教育都交給科技。本書將展開敘述的故事,並不是簡單的數字化(going digital),而是更好地進行教學(going pedagogical),這其中包括了基於教學的目的,如何恰當地使用數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