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2)

物的氣息,帶我回到過去。我需要更多有著實證氣息的事物——檔案、日記、手稿——帶著我一次次重返往日。

這本書寫的是肇始於大革命時期、終結於1949年的銀行家的故事,考察的是他們與國家權力的關係。

權力運行在日常生活中,也運行在曆史中。依照福柯的解釋,權力,準確地說權力關係,是一種行為對另一種行為的作用。這種作用的目的,是一方要達到控製另一方的目的。本書涉及的形成這種權力關係的兩造,一方是國家機器,一方是實業家和銀行家們。

這些銀行家,最初都參與了國家政權的建立。巨商們有此行動,實乃出於對連續多年動蕩的嫌惡。他們希望有一個強人出來,早日結束亂局。資本尋求與權力合租,要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但這卻是一場失敗的合作,結果是商業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性。盡管商人們富可敵國,但政府一揮動金融統製的長鞭,他們便成了待宰的羔羊,不得不臣服在威權之下。

抗戰八年,銀行家們與政府的關係趨向緊密。他們或遠渡重洋為抗戰借款,或進入政府擔任行政工作。但戰後財政昏招迭出,當一連串失敗的後果要他們來承擔後果時,他們集體選擇了不合作。這時,已經行進到了一個新舊時代的轉折點,在繼之而來的殘酷抉擇麵前,這個現代中國最具遠見和卓識的精英階層終於消失了。

這本書寫的也是一百年前“80”後一代的故事。出生於19世紀80年代後的一代,當1905年停止科舉考試時,他們大多已完成人生初年的儒家傳統教育,並在繼之而來的出國潮中接受新式教育和新思想的洗禮。在繼之而來的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戰爭、抗日戰爭等重大的時間節點上,他們正逢壯齡,時代的重擔已落到他們肩膀上。他們是以修齊治平的抱負為精神底色的最後一代,也是有著現代新思想、新視野的嶄新一代。

這大時代裏的一群人,降生在傳統中國向著現代中國轉型的曆史關隘,在商言商,他們之所謀,皆在實現商業的現代化。而權力意誌卻屢屢讓他們淪為賭場上隨意丟擲的籌碼。他們各有擔當,也有犧牲,成敗得失,功罪千秋,他們的所思、所謀、所為,影響了後世中國,亦是時代留與今天的遺產。

這是金錢與權力、自由與專製的對立、衝突、依存、糾纏中成長的一代人的故事。曆史的河道急遽轉向後,落花逝水,一樽還酹江月,他們成了曆史的標本,他們也都是自己的曆史學家。

千江有水千江月,江月印潭證人道。

2018年7月4日

物的氣息,帶我回到過去。我需要更多有著實證氣息的事物——檔案、日記、手稿——帶著我一次次重返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