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劉潛傳》:字孝儀,秘書監孝綽弟也。綽常曰“三筆六詩”,三即孝儀,六孝威也。
《梁書·庾肩吾傳》載簡文《與湘東王論文》曰:詩既若此,筆又如之。
《北史·蕭圓肅傳》:撰時人詩筆為《文海》四十卷。
《杜甫集·寄賈司馬嚴使君詩》:賈筆論孤憤,嚴詩賦幾篇。
趙璘《因話錄》:韓文公與孟東野友善。韓公文至高,孟長於五言,時號“孟詩韓筆”。
據上五證,均詩筆並言。蓋詩有藻韻,其類亦可稱文;筆無藻韻,唐人散體概屬此類。故昌黎之作,在唐稱筆;後世文家,奉為正宗;是均誤筆為文者也。
《南齊書·晉安王子懋傳》:文章詩筆,乃是佳事。
據上一證,是筆與詩、文並殊。
劉禹錫《中山集·祭韓侍郎文》:子長在筆,予長在論。
據上一證,是筆與論殊。蓋筆主直書,論則兼尚植指,故《文賦》隸論於文,於記事之體則否。
合前列各證觀之,知散行之體,概與文殊。唐宋以降,此誼弗明,散體之作,亦入文集。若從孔子正名之誼,則言無藻韻,弗得名文,以筆冒文,誤孰甚焉。又文苑列傳,前史僉同。唐宋以降,文學陵遲,僅工散體,恒立專傳,名實弗昭,萬民喪察,因並辨之。
《梁書·劉潛傳》:字孝儀,秘書監孝綽弟也。綽常曰“三筆六詩”,三即孝儀,六孝威也。
《梁書·庾肩吾傳》載簡文《與湘東王論文》曰:詩既若此,筆又如之。
《北史·蕭圓肅傳》:撰時人詩筆為《文海》四十卷。
《杜甫集·寄賈司馬嚴使君詩》:賈筆論孤憤,嚴詩賦幾篇。
趙璘《因話錄》:韓文公與孟東野友善。韓公文至高,孟長於五言,時號“孟詩韓筆”。
據上五證,均詩筆並言。蓋詩有藻韻,其類亦可稱文;筆無藻韻,唐人散體概屬此類。故昌黎之作,在唐稱筆;後世文家,奉為正宗;是均誤筆為文者也。
《南齊書·晉安王子懋傳》:文章詩筆,乃是佳事。
據上一證,是筆與詩、文並殊。
劉禹錫《中山集·祭韓侍郎文》:子長在筆,予長在論。
據上一證,是筆與論殊。蓋筆主直書,論則兼尚植指,故《文賦》隸論於文,於記事之體則否。
合前列各證觀之,知散行之體,概與文殊。唐宋以降,此誼弗明,散體之作,亦入文集。若從孔子正名之誼,則言無藻韻,弗得名文,以筆冒文,誤孰甚焉。又文苑列傳,前史僉同。唐宋以降,文學陵遲,僅工散體,恒立專傳,名實弗昭,萬民喪察,因並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