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的家在四川,這首詩是他被貶謫雲南後,自雲南往四川省親,在金沙江畔借宿過夜時所作。詩歌首先憶及往年離開家鄉時在嘉陵江畔的一次借宿,那一晚他心中充滿離愁,在江聲月色中輾轉難眠。他以為那時的孤獨憂傷就已經難以忍受了。哪裏想到如今飄零到雲南的瘴癘之地,相比於嘉陵夜宿之時的孤獨憂傷,此時經曆了宦海浮沉、人生起落,以戴罪之身,居生死不測之地,其處境可以用“悲慘”來形容。

同樣的夜宿江畔,同樣的江聲月色,彼時彼地還能聽江聲,看月色,沉浸於離愁孤獨之中;而如今內心充滿淒苦沉痛,江聲月色實足以令自己腸斷。

【注釋】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新都(今屬四川)人。明代文學家。

[1]嘉陵:嘉陵江,是長江的一條支流,流經四川境內,在重慶注入長江。

[2]瘴海頭:南方有瘴氣之地的盡頭,這裏指雲南。


★ 獨坐

李贄

有客開青眼,無人問落花。暖風熏細草,涼月照晴沙。客久翻疑夢,朋來不憶家。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

【賞析】

李贄的獨坐有一種悠遠的意味。

“人散後,一鉤淡月天如水”,但李贄的獨坐不那麼落寞。他問候花瓣離開花朵的憂傷,或在琴書未整理時,目送漫天綺霞。落花、晚霞都是生命將盡的絢爛,但詩人並不感傷。他“問”落花、“送”晚霞,平靜地體會它們蕭散的意趣,在對自然的觀察和互動中獲得陪伴與樂趣。他看融融的春風吹拂柔嫩的細草,涼月朗照平沙,體會自然中的冷暖變化、細微與深廣。

當然友人的來訪更令人愉悅,甚至讓他忘了思鄉的憂傷。但李贄和阮籍一樣,隻對性情高雅之人青眼有加,對庸人則白眼對之。《高潔說》中他說“住龍湖,雖不鎖門,然至門而不得見,或見而不接禮者,縱有一二加禮之人,亦不久即厭棄”。可見,詩中“客”與“朋”是誌同道合的知己,才能讓他“開”眼對之。

但李贄的孤獨與清高並不酸腐,而自有悠然的氣息。“若為追歡悅世人,空勞皮骨損精神。年來寂寞隨人謾,隻有疏狂一老生。”他不願媚悅世人,因有元氣淋漓的思想支撐——“私者,人之心也。

【注釋】

李贄(1527—1602),字宏甫,號卓吾。福建泉州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泰州學派的宗師。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吃飯穿衣,無倫物矣”,“鹹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嚐有是非耳”。這些異端思想震怒當世之人,但即使被以“惑世誣民”之罪下獄,他也並不妥協。這是李贄的孤獨,孤獨而氣壯。


★ 雜言

王稚登

凍雲寒樹曉模糊,水上樓台似畫圖。紅袖誰家乘小艇,卷簾看雪過鴛湖。

楊慎的家在四川,這首詩是他被貶謫雲南後,自雲南往四川省親,在金沙江畔借宿過夜時所作。詩歌首先憶及往年離開家鄉時在嘉陵江畔的一次借宿,那一晚他心中充滿離愁,在江聲月色中輾轉難眠。他以為那時的孤獨憂傷就已經難以忍受了。哪裏想到如今飄零到雲南的瘴癘之地,相比於嘉陵夜宿之時的孤獨憂傷,此時經曆了宦海浮沉、人生起落,以戴罪之身,居生死不測之地,其處境可以用“悲慘”來形容。

同樣的夜宿江畔,同樣的江聲月色,彼時彼地還能聽江聲,看月色,沉浸於離愁孤獨之中;而如今內心充滿淒苦沉痛,江聲月色實足以令自己腸斷。

【注釋】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新都(今屬四川)人。明代文學家。

[1]嘉陵:嘉陵江,是長江的一條支流,流經四川境內,在重慶注入長江。

[2]瘴海頭:南方有瘴氣之地的盡頭,這裏指雲南。


★ 獨坐

李贄

有客開青眼,無人問落花。暖風熏細草,涼月照晴沙。客久翻疑夢,朋來不憶家。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

【賞析】

李贄的獨坐有一種悠遠的意味。

“人散後,一鉤淡月天如水”,但李贄的獨坐不那麼落寞。他問候花瓣離開花朵的憂傷,或在琴書未整理時,目送漫天綺霞。落花、晚霞都是生命將盡的絢爛,但詩人並不感傷。他“問”落花、“送”晚霞,平靜地體會它們蕭散的意趣,在對自然的觀察和互動中獲得陪伴與樂趣。他看融融的春風吹拂柔嫩的細草,涼月朗照平沙,體會自然中的冷暖變化、細微與深廣。

當然友人的來訪更令人愉悅,甚至讓他忘了思鄉的憂傷。但李贄和阮籍一樣,隻對性情高雅之人青眼有加,對庸人則白眼對之。《高潔說》中他說“住龍湖,雖不鎖門,然至門而不得見,或見而不接禮者,縱有一二加禮之人,亦不久即厭棄”。可見,詩中“客”與“朋”是誌同道合的知己,才能讓他“開”眼對之。

但李贄的孤獨與清高並不酸腐,而自有悠然的氣息。“若為追歡悅世人,空勞皮骨損精神。年來寂寞隨人謾,隻有疏狂一老生。”他不願媚悅世人,因有元氣淋漓的思想支撐——“私者,人之心也。

【注釋】

李贄(1527—1602),字宏甫,號卓吾。福建泉州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泰州學派的宗師。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吃飯穿衣,無倫物矣”,“鹹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嚐有是非耳”。這些異端思想震怒當世之人,但即使被以“惑世誣民”之罪下獄,他也並不妥協。這是李贄的孤獨,孤獨而氣壯。


★ 雜言

王稚登

凍雲寒樹曉模糊,水上樓台似畫圖。紅袖誰家乘小艇,卷簾看雪過鴛湖。

【賞析】

雲朵凝凍,寒樹模糊。夜雪將湖心亭裝點得皎潔清麗,在迷蒙的水霧中,如雲上仙宮佇立。一幅靜美的雪湖冬曉圖如在目前,朦朧、清寒、高潔。

此時,一條小艇駛入畫裏。紅袖格外醒目。是誰家女子在這凜冽的清晨泛舟看雪?如此清雅,想必有一顆雪湖般澄淨的心。船上簾幕卷起,女子呼出的暖氣消散於彌漫的水霧中。詩歌並未描摹她的樣貌,但可以想見她的貞靜與性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