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戰,在金門、泉州、廈門四周地區先後淪陷的情況下,大嶝島像一杆旗幟,在東南沿海高高飄揚,始終沒有讓日本侵略者染指。

這一輝煌曆史將永載中華民族的史冊。

第二部《煙雲海峽》。

抗日戰爭勝利後,複土救鄉團的兄弟一分為二。一部分由洪再輝、陳水木帶領隨金門縣政府四遷金門後被整編為國軍,一部分則由鄭德全、李誌烽帶領整編成解放軍。

昔日同條戰壕浴血奮戰的兄弟,一夜之間成了“劃海而治”、相互對峙的敵我。他們與兒子在追求與信仰;服從與情感的矛盾交織當中,度過八·二三炮戰以及之後漫長的兩岸軍事對峙時期,隔著茫茫的陽塘海峽,用自己的言行維護著民族的統一,期盼著骨肉親情的回歸。

第三部《春潮湧動》。

1979年全國人大《告台灣同胞書》發布後,渴望親情回歸的大嶝鄉親便迫不及待地利用出海的機會,接續兩岸親情。鄭德全、李誌烽的孫子大學畢業後也放棄城裏的工作,回到家鄉,與當地子孫張文靜、張世傳到金門做衝灘貿易,並在交流中認識了陳水木的孫子陳誌坤、洪再輝的孫子洪峻,兩岸第三代人在祖輩的教育下,成立貿易公司,交流兩岸的名優土特產,接續著世代相承的鄉情鄉誼。

市區政府為發展兩岸交流合作的這種勢頭,適時建設了大嶝對台小額市場,鄭德全、李誌烽和阿菊等三代老人,也在曆經滄桑,分離半個世紀後再相聚……

三部曲,三代人,中華民族一段令人難忘,又令人心碎的曆史……

鄉音、鄉情,手足之情。

海水、海峽,海水長流!

我非常慶幸盡管生在閩西,長在閩西,改革開放之後,上天卻引導我走進廈門經濟特區的生活和工作,慶幸自己有過在對台部門工作十餘年的曆史,更慶幸自己當年曾是大嶝對台小額貿易市場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執筆人之一……

十多年的工作和生活積累,為今天創作這部作品做了有益的鋪墊。

現在,兩岸交流合作的現狀是一種人心所向、親情交融、民情回歸的曆史,是人民的期盼,更是中華民族在經曆無數興衰之後人們的冷思考,是在天之靈的先烈們、長輩們的殷殷期盼。

人民大如天,民意豈可違!

我期待《海潮三部曲》的問題能告訴大家這樣一個道理,以便順應民心、民意,加速兩岸和平統一進程,還給兩岸鄉親一片濃濃鄉情鄉誼的天空。

創作這部作品和發行過程中,得到許多領導、專家、學者以及大嶝、金門鄉親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謹表衷心的謝意!

我要感謝以大嶝曆史活辭典著稱的鄭水忠先生,為創作提供大量豐富的素材,感謝他不顧高齡並親自帶著我走訪許多當事人付出的艱辛。正是他們的教益和幫助,讓我對大嶝所承載的曆史有更深、更廣泛的認識與了解。

八年抗戰,在金門、泉州、廈門四周地區先後淪陷的情況下,大嶝島像一杆旗幟,在東南沿海高高飄揚,始終沒有讓日本侵略者染指。

這一輝煌曆史將永載中華民族的史冊。

第二部《煙雲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