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評事說理 (1)(1 / 3)

“和稀泥”者戒

在一次民主生活會上,有位領導同誌主動檢查了自己違反規定的兩件事。沒料到,他每檢查一件,就有人為他解釋一番:“你那次下去吃喝是超了標準,但用的不是公款,是人家單位領導自掏腰包呀。”“你那次收的土特產,不能算做收禮,那是行裏代表員工表達的一點心意……”本來是錯誤行為,經這麼一“解釋”,似乎就成為“算不得什麼”的理所當然之事了。

現實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並非個別:你要查處某人或某單位的案子嗎?有人就會嘻皮笑臉地“辯護”、“解釋”;你要按原則辦事處罰某人違法行為嗎?有人就追著你屁股後講“麵子”說“人情”如此等等,給查案工作設下人為的障礙,實為可惡。

這種和稀泥、睜隻眼閉隻眼的做法,不禁使我聯想到瓦匠和木匠師傅。瓦匠為了堵牆縫不免要和稀泥,木匠為了取直線有時也要閉上一隻眼,這完全是工作需要。然而,有些人卻把這種“和稀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移植過來,用作對待黨內和社會上的不正之風,真可謂事事留心皆學問啊。

糾正黨內和社會上的不正之風,是黨中央三令五申的,更是廣大群眾盼望已久的。而“和稀泥”、“睜隻眼閉隻眼”的做法,卻與之背道而馳。

大家知道,“和稀泥”易使人模糊是非界限,難辨美醜善惡,“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睜隻眼閉隻眼,會使歪風得不到打擊,正氣得不到發揚,這對黨風和社會風氣這“兩個風氣”的根本好轉,實在是有害無益。

希望有“和稀泥”習慣的同誌,在“科學發展”,全麵建設和諧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把自己的思想也認真清理整頓一番,除去思想上的灰塵,發揚大公無私的原則精神。

“麻煩”與“機遇”

少惹“麻煩”,逃避“麻煩”,厭惡“麻煩”,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常見的事。然而,有時善待“麻煩”,也能迎得機遇甚至好運。

我的同事小唐在國際結算處做臨時打字員。一個周末快下班的時候,其他人都顯得鬆弛了,盤算著怎麼享受度過休息時間。這時,一位陌生人走進來問小唐:“你的字打的不錯,周日能否到辦公室幫忙,打一份上報總行的材料。因為材料太多,辦公室現有打字員無法完成。”

小唐回答:“ 我明後天還真有事,已經答應參加,不去不好。”

但小唐考慮上報總行的材料更是大事,於是她又說:“自家的事我可以推遲。因為以後還能找機會彌補。”

經過一整天的加班勞作,小唐的打字任務完成得很好。辦公室主任問:“小唐,應該怎樣付給報酬?”小唐開玩笑地回答:“打字是我的特長,如有可能,要給我能調到辦公室做打字工作,就是給我的最好報酬了。”

主任笑了笑,向小唐表示謝意。

小唐的回答不過是一個玩笑。但出乎意料,沒過多久,辦公室真的把她調過來了。小唐的各項待遇,包括工作環境等各方麵,都比過去強得多。更令小唐及家人沒想到的是,由於工作需要, 又把她由臨時工轉為了正式合同工。從此,小唐的人生也就有了質的轉折與飛躍。

有人曾經研究為什麼當機會來臨時我們無法把握,答案是:因為機會或是問題,總是喬裝成“麻煩”的樣子出現。“麻煩”來了,一般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逃避。事實上,逃避了麻煩,也就錯過了機會。

麻煩,在不屈的人們麵前,會化成一種禮物,這份珍貴的禮物會成為真正滋潤你生命的甘泉,讓你在人生的任何時刻,不但不會輕易被擊倒,反而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難得機遇。所以,當你的上司或者別人交給你某個難題讓你處理時,也許正在為你創造一個難得的機會呢。

機遇總是留給有預見、有準備的人;而基於效應的釋放則是留給有責任、有行動的人。

愚蠢的人等待機遇,勇敢的人抓住機遇,聰明的人創造機遇。

不拘小節礙大事

可能是基於“抓大放小”的準則,生活中,總有不少人忽視甚至是縱容那些在言談舉止中很不雅觀的細微與小節。其實,那些看似不禮貌、不雅觀、不文明的細微小節,往往是影響一個人“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