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出山本來不用再講這個曆史名人了。但講到晉代,就不能忽略司馬懿。如果沒有這個老先生,中國曆史就不會有晉朝,李白同學就不會寫出“晉代衣冠成古丘”這個句子。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隻要出現諸葛亮這個光輝形象,也就一定出現司馬懿這個反麵人物。在大部分人的辭典裏,諸葛亮是與“足智多謀”連在一起的,而司馬懿卻是跟“陰險狡詐”混作一處。
可以說,他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不良分子,其主要原因是羅貫中讓他成為孔明同學的主要對手。
當然,要是客觀地講,他是不是個壞分子,誰也說不清。不過,有一點,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他是個聰明絕頂的人——能把諸葛亮玩得吐血而死,那智商當然是沒得說了。
在那個像亂麻一樣紛爭的世界裏,有一個聰明的腦袋就是最大的資本,或者可以說,那時,聰明就是第一生產力。
作為三國時代的政治家,他免不了會有很多敵人。很多人都隻把諸葛亮當成他的首席敵人,但我相信,他心目中的頭號對手並不是孔明同學。
他心目中NO.1敵人肯定是老曹同誌。
下麵我們先來看看司馬懿和老曹同誌的關係。
首先他和老曹的關係是員工和老板的關係。
其次他和老曹的關係也是潛在的對手關係。
他成為老曹公司的員工時,是二十九歲。
他是世家公子。他的老祖是漢初的功臣,叫司馬卬,生於那個波瀾壯闊的秦末時代,在趙國當過大將,也在項羽的陣營裏當高管,最後堅定地跟劉邦幹革命,屬於漢代的老一輩革命家。之後,司馬氏的子孫都世代當漢朝的高級員工,領漢朝的工資,而且做得很順利,沒出現過站錯隊、表錯態的政治錯誤。世家的作用在那時是巨大的。那時做事很講究出身。你看看劉備,本是個編草鞋、擺地攤、一見城管就跑得命都不顧的小生意人,後來要幹革命,還得把自己編成中山靖王的後代呢——這個家夥編草鞋的本事如何,不得而知,但這個故事卻編得很有水平。再看看後來劉備稱帝時,那份大臣們的勸進表裏,領銜的是誰?是馬超同學。馬超當時在劉備的圈子裏,絕對不是最有發言權的人,但因為他的出身是劉備馬仔隊裏最牛B的,所以他的名字就排在最前麵,其他張飛呀、諸葛亮呀等實際最牛B的人物也隻能跟在他的後麵。那時有個好的身世,也跟現在有個好的爸爸差不多。
司馬氏沒犯政治錯誤,但漢朝的第一把手們卻不斷地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最終使漢家的天下讓張角弄得像一鍋八寶粥似的亂得一塌糊塗。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天下太平的時候,你還可以喝粥過日子,天下亂成一鍋八寶粥時,你可能連粥都喝不上,說不定還要搭上一條命。那些“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之類的成語,就是在天下大亂時用得最多的。不過對於某些人來說,天下大亂正是他們發家的良機,這個時候正是他們走上曆史舞台的最佳時刻。如果不是天下大亂,司馬懿也許隻能像他的前幾代祖先那樣,把那個貴族當到天老地荒,要是能弄個方麵大員當當,可以自主地花某一個地方納稅人的錢,就已經OK了。但這天下一亂,發家的機會就向他直逼過來。
跟他那個幾百年前的老祖先司馬卬一樣,司馬懿同誌也是生於一個動蕩的時代,而且這個時代比他老祖先時期更加波瀾壯闊。當然,他出生的時候,是漢靈帝光和二年,離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還有一段距離。那時他的老爸司馬防正當洛陽令,年紀三十一歲,而他後來的老板曹操這時已經二十五歲。
司馬懿不但有一個好爸爸,也有一個好哥哥。他一共有九個兄弟,他是老二。他的哥哥叫司馬朗,比他大四歲,還很年輕時就已經出名。到司馬懿十六歲的時候,長安城中發生了誅董卓這個事件,漢家天下開始走向混亂時代。那時,他的老爸在外當官,家長就由他的哥哥擔任。司馬朗後來雖然沒有司馬懿這麼有成就,但當時也是個有學問的人,家裏的弟弟都是由他教育成長起來的,而且這些弟弟也都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好學生。司馬朗有很多朋友,這些朋友後來都做到很大的官。他們常來找司馬郎聊天。當時南陽太守楊俊見到司馬懿同學,就說這小子以後有出息。司馬朗的另一個朋友幹脆就對司馬朗同誌說:“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