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說說怨吧。怨是一種節製了的怒。我們傳統的儒家哲學講中庸,美學則講“怨而不怒,哀而不傷”,都是一種節製主義。這種節製,在詩裏就顯得格外蘊藉。蘊藉到什麼程度呢?“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這深宮的女子,枯坐在寢殿的台階上,她對君主懷抱著愛和希望,所以她隻是癡癡地望著月亮,盼他來,怨他不來,卻不會恨他,也從沒想過要離開他。同樣,這寫詩的男子,困頓在不如意的現實中,他對理想懷抱著愛和希望,所以他也癡癡地望著月亮,盼這理想實現,怨這理想未能實現,卻不恨這理想,更從未想過要拋棄理想。她的情和他的情都是怨,她的心和他的心,都像水晶一樣剔透玲瓏。我們無法知道那個望月的女子是誰,但我們知道,那個寫詩的男子,名字叫作李白。他屬於大唐,更屬於詩歌。
人有五情,人就活著。詩有五情,詩就永恒。
最後說說怨吧。怨是一種節製了的怒。我們傳統的儒家哲學講中庸,美學則講“怨而不怒,哀而不傷”,都是一種節製主義。這種節製,在詩裏就顯得格外蘊藉。蘊藉到什麼程度呢?“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這深宮的女子,枯坐在寢殿的台階上,她對君主懷抱著愛和希望,所以她隻是癡癡地望著月亮,盼他來,怨他不來,卻不會恨他,也從沒想過要離開他。同樣,這寫詩的男子,困頓在不如意的現實中,他對理想懷抱著愛和希望,所以他也癡癡地望著月亮,盼這理想實現,怨這理想未能實現,卻不恨這理想,更從未想過要拋棄理想。她的情和他的情都是怨,她的心和他的心,都像水晶一樣剔透玲瓏。我們無法知道那個望月的女子是誰,但我們知道,那個寫詩的男子,名字叫作李白。他屬於大唐,更屬於詩歌。
人有五情,人就活著。詩有五情,詩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