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引子(1 / 3)

生死一念談笑間,誰知今夕是何年——那些叱吒風雲的互聯網精英們

不知不覺,中國的互聯網已經走過了十年的光陰。

幾乎每個網民都可以隨口而出一串熟悉的名字,來印證這十年間,互聯網世界的風風雨雨。

雖然這些名字,有些已經謝幕,有些仍在台前,但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卻得以從中一窺那些生死一念的波瀾,和那些笑看風雲的瀟灑。

然而,不論有多少人在風起雲湧的互聯網世界裏實現了夢想或是埋葬了希望,那些對市場與利益的爭奪卻從未停止,而且愈演愈烈。

2011年的11月,一場新的電商大戰突如其來地在本已波濤暗湧的圖書網購市場中爆發。隨著蘇寧易購的高調進入,圖書網購原本三足鼎立的局麵再次被打破。蘇寧耗資2億元打造的平台僅次於當當,為了盡快搶灘,它的圖書頻道打出“0元售書72小時”的優惠,號稱讓利上千萬。這一舉動立即引來了當當、京東的大力反擊:當當隨即力推“滿100返200”的雙倍返券活動,京東則主打時限內“折上折”。一時間,幾大圖書銷售網站大打價格戰,幾乎拚得你死我活,其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事實上,對許多人來說,這樣的價格戰並不陌生。而每隔一段時間便挑起一場生死大戰,也幾乎成了中國互聯網世界裏固定上演的戲碼。遠有3Q大戰,近有團購互拚,再到書商們打個昏天黑地,仿佛無處不體現著互聯網江湖的殘酷。

有戰爭,便有勝敗,有人生存,便有人被淘汰。然而,不論結果如何,那些在網絡江湖中走過的人,他們的經曆都已成傳奇。

現在如是,未來依然如是。

2011年,當利比亞戰事膠著的時候,一些標注著“榕通社快訊”字樣的消息開始在新浪和騰訊微博上頻頻被人轉發。

這個所謂的“榕通社”,最初一條消息隻有幾十個轉發外加幾條評論,短短幾個月之後,便飆漲到動輒成百上千的轉發和幾百條評論。有網民戲稱,這是他們“獲取信息最快的途徑之一”,甚至“聯合國新聞部”都聞風跑來與之溝通,卡塔爾的半島電視台等海外媒體也對其表示了相當的尊敬——盡管“榕通社”發布的許多關於利比亞戰事的消息正是來源於半島電視台。

由於“榕通社”的訊息新鮮快速,報道角度獨特,常常在措辭中使用許多國內並不常見的中性詞彙,因此,這個不走尋常路的“通訊社”似乎充滿了神秘色彩。

但事實上,褪去互聯網的偽裝,現實世界裏的“榕通社”一點也不神秘。它不是一個正規機構,沒有任何專業背景,甚至工作人員也隻有一個——6688網上商城總裁,王峻濤。

對於中國網民來說,王峻濤這三個字遠沒有他的ID來得有名氣——“老榕”,說到這個名字,記憶的閘門似乎瞬間打開,任由時光的波濤傾瀉,一下子把你帶到11年前:是的,“老榕”應該是和當年那個堪稱中國電子商務開山之作的“8848.net”緊密相連的。那時,中國互聯網的追捧者習慣把1999年叫做門戶年,2000年叫做電子商務年,對此,《南方周末》卻評價說:如果沒有“8848.net”,2000年大概隻能叫做電子商務概念年。

隻是“8848”的輝煌早已成明日黃花。盡管11年後,當年迫使“8848”不得不以失敗結束電子商務征程的“三座大山”已經不複存在:網民從2000年的400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4.57億;電子貨幣和社會信用體係日趨完善;全國性配送量到2011年累計完成7.1億件,但“老榕”王峻濤本人卻再也無緣這條已成康莊大道的他曾經夢寐以求的貝索斯之路。

不過王峻濤依舊沒有遠離電商,但業務重點已從B2C銷售轉移到了B2C服務領域。在網民們看來,現在的“老榕”就是個幫人擺攤賣東西的,隻不過攤子擺在網上。在6688網上商城裏,“老榕”的筆墨紙硯,古玩工藝品,翡翠刻章都賣得不錯,他已經不再為利潤膠著,更多地專注於產品附加值的銷售中。就這一點來說,相對於很多依舊在大打價格戰的電商,老榕還是走在了他們前麵。

經曆了大起大落的王峻濤似乎已不再執著於當年的雄心,當時他曾一心夢想著“8848”上市,卻最終未能如願。但是時光荏苒,麵對著如今熱錢滾滾的電商行業,老榕的觀點則是“一個大企業不一定會是強企業”,上市不再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重要的是,在麵對各種不利局麵的時候,你的投資人能不能和你一起堅持下去。

如今這個“老榕”將更多的專注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上,包括他的“榕通社”。在微博上發布各種時政快訊並沒有任何收益,反而非常牽扯時間精力,但“老榕”樂此不疲,純粹是因為好玩。一個人,一台筆記本電腦,一個3G上網卡,一隻收得到30多個境外台的大鍋,這就是“榕通社”的全部家當。他把電視信號傳輸到一台服務器上,以便隨時隨地都能收看到半島電視台,然後把這些搜集來的信息用自己的方式碎片化地發到微博上。他總是每天淩晨一兩點鍾才睡,在利比亞戰爭期間,這種作息習慣倒正好對上了時差,所以“榕通社”常常能先人一步地更新戰況。

多年後的“老榕”容顏依舊,戴著金絲邊眼鏡,身材瘦削,仍然癡迷於足球,仍然走著電商之路。失敗的陰影已然從他身上褪盡,我行我素的博文中則多了一分對社會公共事件的責任。雖然那個寫著《大連金州沒有眼淚》、承載著“8848”無盡遺憾的背影已漸漸走遠,但在互聯網的世界裏,成敗隻是一時,“老榕”仍舊在孜孜不倦地耕耘著,換了領地,沒換心情。

相比“老榕”,其實馬雲才是中國電子商務成功的典範。

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老榕”不幸做了“前浪”,馬雲則成了意氣風發的“後浪”。

關於他的成就已經無需贅言,如果今天有人依舊對此一無所知,那他一定是從石器時代穿越而來的。

然而,這個中國新一代企業家群體的代表,也是許多人心中的頭號偶像的馬雲,他的電商之路似乎也正麵臨著新的風波。

2010年末,在杭州的“淘寶網商大會”上,馬雲出人意料地預言:“2011年,淘寶必有一難!”不知這話是有意言之還是無心插柳,總之,如同他當年精確地預測到金融海嘯一樣,這一次,他的烏鴉嘴再次應驗。

不過,這一次給他帶來麻煩的,卻是淘寶商城裏的那些“親”們。

事情的起因在於2011年10月,淘寶商城推出的所謂“新規”,大幅提升平台上賣家的保證金和技術服務費。其中,保證金最高漲幅為15倍,技術服務費也提升了5~10倍。

規定剛一出台,便立即遭到了商戶們的大力反對。一位商戶當即表示:“連緩衝期都沒有,突然增加了我們的成本壓力,太吃驚了!明年如果要在這裏開店,入門費至少要50萬!”

緊接著,大量淘寶中小賣家開始對新規發起“暴力圍攻”。數千人秘密集合,組成“反淘寶聯盟”,對淘寶商城內的大賣家進行攻擊。“拍商品”、“給差評”、“拒付款”成為他們的主要攻擊手段。

結果便是大賣家們發現,自家店鋪退貨率忽然成倍增加,很多顧客給予商品“差評”,其中著名的“韓都衣舍”在30天內退款次數高達14190次,這也激起了大賣家們的不滿:“我們作為普通商家,何罪之有?憑什麼要砸掉我們的飯碗?”

對此,“反淘寶聯盟”成員的回答是:“(這麼做)就是要迫使淘寶商城和我們對話。”

這場“圍攻”被形象地稱為“十月圍城”。事情發生的時候,馬雲身在美國,忙著演講和洽談收購雅虎的事宜。麵對中小賣家的攻擊,馬雲表現出了一貫的固執和強硬,他在微博上宣稱:“我相信自己的決定,選擇了就必須去做,即使眾叛親離,也會一意孤行。”同時淘寶也公開聲明,他們將賠償在攻擊事件中受損的賣家,但新規定“絕對不會更改”。

馬雲的強硬卻起了反作用,圍攻變得愈發激烈,許多店鋪不得不暫停營業。而淘寶的競爭對手當當和QQ商城也乘機宣稱,它們“不會調整收費價格”,用心顯而易見。

終於,在商務部的介入下,淘寶終於軟化了態度。馬雲回國召開了發布會,公開道歉、反省,並承諾調整新規,甚至在微博上訴苦:“親,真的累了。”然而“親”們似乎並不買賬,圍攻仍在繼續,而且轉向了支付寶,雖然,參與者已經大大減少。

沒有人知道這場風波會持續多久,也許不久之後就會平靜下來,但這種平靜絕非一勞永逸。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既然是江湖老大,馬雲也就必須時刻準備著承受眾人所指。

隻是被人聲討並非僅僅是聲譽受損。雖然身為中國最成功的商人,但人們對馬雲的評價始終很兩極化,不少人甚至直截了當地給他扣上“奸商”的帽子。看似對此毫不在意,可內心深處,馬雲是極其渴望改變這個印象的。所以近年來他到處推行自己的“新商業文明”,標榜所謂“懸壺濟世”的商業理念,然而如今卻頻遭“自己人”的攻擊,這一理念似乎還未及推廣便已大打折扣。

何況還有對手們時刻虎視眈眈。10月24日,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微博上稱:“一家網站未經我們允許直接抓取我們所有的產品評價,這些產品評價是京東花費了價值過億的積分激勵用戶寫出來的,你怎麼也要打聲招呼吧?實在難以相信這是一家整日倡導‘新商業文明、誠信’的公司所為,這和雞鳴狗盜行為有何分別?”

隨即一淘網官方發布了一條微博,認領了這個“不點名批評”。

由此看來,馬雲的戰略仍麵臨不小的考驗。

事實上,馬雲自己也清楚,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電子商務必將出現新的變化,固守著現有的模式無疑是不行的。盡管他已經成功了十年,但在新的挑戰到來的時候,他早已成為後來者眼中的“前浪”,隨時有被“拍死”的風險。

在回國的飛機上,看著窗外的雲層,馬雲緩緩拿起耳機,裏麵放著一首張雨生的老歌《最愛我的人傷我最深》,他知道他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如何應對這場與“親”們的戰爭。

更多的是未來,如何在互聯網世界裏生存下去。

在如今的電商領域,劉強東早已成為誰也繞不過去的名字。

2011年5月,京東的在職員工人數達到了1萬人。對此劉強東在微博上感慨:7年前,京東做電商業務的員工不過36人。

11年前,王峻濤的“8848”因為過早地踏入電子商務而折戟沉沙,相比之下,劉強東要幸運得多,他恰恰趕上了最好的時代。從開餐館,到賣電腦配件,從代理商到零售商再到網商,劉強東天生有著經商的執著。

憑借著非典期間的網上銷售經驗,劉強東華麗麗地做出了京東。與眾不同的是,他的京東完全是靠錢砸出來的。

更與眾不同的是,有了錢的京東,相比於利潤更看重的是搶占品牌銷售渠道。

於是,低價成了它的“殺手鐧”。

劉強東對低價的執著引來了無數的封殺,這其中出名的就有明基、技嘉科技、液晶廠商瀚視奇的封殺,當然還有蘇寧、國美,以及當當和各大出版社。

然而京東無所畏懼。劉強東甚至在微博上發言:“我今生最恨的詞就是‘封殺’!……請圖書部門同事把這些出版社記下來,他們的圖書永遠4折!”

這種看似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戰略,卻著實打亂了整個傳統規則下嗬護著的價格體係。當然,受益的首先是消費者,而京東的價格戰也在潛移默化間為自己積聚了大量的人氣。

以圖書為例,2010年,劉強東還說五年內不會賣書,因為賣書不賺錢。但沒過多久,他便迅速找到了中國貝索斯的感覺:京東商城不僅賣書,而且還把圖書放在眾多商品的最前麵,顯然他想做的不僅僅是一個挑戰者,還想做領導者。

不賺錢的圖書,高調的價格戰打出了廣告效應,更打出京東的品牌,使得一些原本不是京東消費者的人也開始關注京東。

這也為它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如今,劉強東已經規劃了未來目標:2013年上市,融資將超過20億美元。

盡管它還沒有任何盈利的計劃,盡管100億美元的估值似乎隻是泡沫,但沒有人敢質疑劉強東的能力。

不管他怎麼消耗著全行業的利潤率,京東都不會缺錢,因為在電子商務中,市場是王道,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下。

於是,劉強東繼續胸有成竹地將自己的計劃按部就班地實施,不理會傳言,不在乎封殺,不為錢折腰,或許他早已看準了京東的下一步。

隻是在那步棋走出之前,沒有人猜得到那是什麼。

十幾年過去了,中國的門戶格局似乎已經塵埃落定。

距離王誌東離開新浪,也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

雖然事到如今,這場恩怨早已成為一段糾纏不清的陳年舊事,但新浪畢竟已是過去。對王誌東來說,這十年,他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