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是一位博學的學者,德國大學本隻有神學、醫學、法學、哲學四科(近年始有增設經濟學等科的),而馮德先得醫學博士學位,又修哲學及法學,均得博士,所餘為神學,是他所不屑要的了。他出身醫學,所以對於生理的心理學有極大的貢獻。所著《生理的心理學》一書,為實驗心理學名著。世界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即彼在來比錫大學所創設的。又著《民族心理學》《論理學》《倫理學》《民族文化遷流史》《哲學入門》(此書敘哲學史較詳),沒有一本不是原原本本,分析到最簡單的分子,而後循進化的軌道,敘述到最複雜的境界,真所謂博而且精,開後人無數法門的了。”
此可見蔡先生對馮德的敬仰之情以及馮德哲學對他產生的影響。馮德在講哲學史時頗涉及康德美學思想,而且“最注重美的超越性與普遍性”,這給蔡先生以極大的啟示,促使他“就康德原書詳細研讀,益見美學關係的重要”。他說:“德國學者所著美學的書甚多,而我所最喜讀的,為栗丕斯(T.Lipps)的《造型美術的根本義》(Grnndlageder Bildende Kunst),因為他所說明的感人主義,是我所認為美學上較合於我意之一說,而他的文筆簡明流利,引起我屢讀不厭的興趣。”來比錫大學的學術氛圍和德國哲學的思辨精神,對蔡先生的影響是終生的;甚至他的教育思想,也受到馮德一派的哲學家和教育學家摩曼的影響,因為摩氏把心理實驗的方法應用於教育學和美學,“所著《實驗教育學講義》,是瑞士大學的講稿”,另還有《實驗美學》和《現代美學》兩書。蔡先生受其影響,已開始一項美學的實驗,後因回國未能全部完成。
蔡元培是偉大的。中國隻有一個蔡元培,叫你永遠不能忘。
他1868年生於浙江紹興府山陰縣,17歲進學、成為秀才,20歲中舉人,26歲考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他受舊式教育,卻有新的思想。對康、梁變法,他是同情的,但亦不滿於康的妄動。他的思想其實更傾向於革命。他是仕途、學問、人格均成功的人。新舊人物對他隻有敬仰,而無異詞。民國以後,他次第擔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他對中國現代教育體製和教育思想的建立所作之貢獻,前無先路,後無來者。他對教育的貢獻,首先在於學術。他對中國現代學術所作之貢獻,不亞於教育。他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針對社會上有人指責北京大學腐敗,說入北大求學者都是為了做官發財,蔡先生說:“弭謗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於我何損?果欲達其做官發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又何必來北京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這是1917年他任北大校長就職演說中的話。這樣的話,現在沒有人再說得出來。
“馮德是一位博學的學者,德國大學本隻有神學、醫學、法學、哲學四科(近年始有增設經濟學等科的),而馮德先得醫學博士學位,又修哲學及法學,均得博士,所餘為神學,是他所不屑要的了。他出身醫學,所以對於生理的心理學有極大的貢獻。所著《生理的心理學》一書,為實驗心理學名著。世界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即彼在來比錫大學所創設的。又著《民族心理學》《論理學》《倫理學》《民族文化遷流史》《哲學入門》(此書敘哲學史較詳),沒有一本不是原原本本,分析到最簡單的分子,而後循進化的軌道,敘述到最複雜的境界,真所謂博而且精,開後人無數法門的了。”
此可見蔡先生對馮德的敬仰之情以及馮德哲學對他產生的影響。馮德在講哲學史時頗涉及康德美學思想,而且“最注重美的超越性與普遍性”,這給蔡先生以極大的啟示,促使他“就康德原書詳細研讀,益見美學關係的重要”。他說:“德國學者所著美學的書甚多,而我所最喜讀的,為栗丕斯(T.Lipps)的《造型美術的根本義》(Grnndlageder Bildende Kunst),因為他所說明的感人主義,是我所認為美學上較合於我意之一說,而他的文筆簡明流利,引起我屢讀不厭的興趣。”來比錫大學的學術氛圍和德國哲學的思辨精神,對蔡先生的影響是終生的;甚至他的教育思想,也受到馮德一派的哲學家和教育學家摩曼的影響,因為摩氏把心理實驗的方法應用於教育學和美學,“所著《實驗教育學講義》,是瑞士大學的講稿”,另還有《實驗美學》和《現代美學》兩書。蔡先生受其影響,已開始一項美學的實驗,後因回國未能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