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一
“大家小書”是“大家寫給大家看的書”,我有機會出版這麼一本“小書”,是件興奮的事情;但忝列“大家”之名,卻又惶恐不安!心情如此,也就實話實說。
二
我於1977年著手研究中國史學史,至今不覺已經四十年了,平時同師友閑談,有一種共同的感覺:讀書越多,越是感到讀書太少。俗話說“學海無涯”,誠然是生活中的真理。
三
四十年來,文章,發表了一些;專書,也出版了幾本。然而“學問”究竟做得怎樣,文章、專著是否有學術價值,這是要由時間和讀者來檢驗和評定的。自己能夠有所肯定的隻是:沒有虛擲年華罷了。
四
先師白壽彝先生在講到有關中國史學史研究的方法時這樣說道:“在史學史的編撰上,一個史學家一個史學家地寫,一部史學名著一部史學名著地寫,這可以說是必要的,也可以說是研究過程中所難免的。但是否可以要求更高一些,要求更上一層樓,是否可以把這些以人為主、以書為主的許多框框綜合起來,展示出各個曆史時期史學發展的清晰麵貌呢?這當然不容易,但總不失為一個可以考慮的前進方向吧。”(《白壽彝史學論集》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605頁)這給我們很大啟發。我按照這個方法研究、撰寫中國史學史方麵的著作,也按照這個方法思考並提出中國史學史上的一些問題。這本小書的“十講”,都是中國古代史學上比較重要的問題,彙集於此,其論述或深或淺,希望對讀者了解中國古代史學有所裨益。
瞿林東謹記
2016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