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內心保守,不敢跳出熟人的小圈子(1 / 2)

一天晚上,在外地做生意的同村人正在做飯,她的丈夫說自己剛在外拖貨時,看到一個人有點像村裏走丟的男子。一聽到這話,同村的夫婦馬上趕過去,在那裏看到幾個衣衫襤褸的男人正在一個水龍頭前洗臉喝水。她走上前,發現其中一個長頭發長胡子的男人很像村中男子。她問對方:“你認不認識我?”對方回答“我認識你,你是XX姐。”

終於,找回失蹤的家人,全家人又驚又喜,連夜把人接回了家。從開始離開家到最後回家,已經過去近兩百天了!

據家人說,失蹤的男子平時就不願與陌生人交流,非常內向。有人問他,為什麼不讓人把他送回來?他說想到自己沒錢,別人肯定不願意,就沒有向人開口。又因為他不願與人講話,別人問起來,他也隻說是哪裏人,不說具體地址,所以就一直流浪到現在,一直露宿街頭,靠著撿垃圾賣廢品為生。

因為不敢與陌生人講話,導致自己在外麵漂泊了近兩百天,這當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是也充分反映了人的內心如果過於保守,影響是巨大的。完全沉浸於自己的內心世界隻會讓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隔閡越來越大,隻會讓自己變得孤立。

作為社會上普通大眾的我們,每個人的知識、經驗和思維方式都需要不斷更新,否則隻能抱殘守缺,無法拓展新思維。

電影裏有一句較為經典的台詞:“現代人多少都患有精神疾病”。半封閉心理的人往往內心保守,也很缺乏安全感。因此會以各種各樣的行為保護自己,其中就包括拒絕與陌生人的接觸。

人們害怕接觸陌生人,就像害怕受傷,害怕疼痛,害怕暴力和會讓自己受傷的事情。如果是單純的一件事很難讓人形成這樣的心裏形態,但往往是層層疊加後的結果。這樣的保護意識足夠封閉自己內心的一些事情,不願與他人交流,形成半封閉形態。

我們許多人害怕說我們想說的,因為我們看自己和看別人是不同的。但是正是出於生活中處處存在的不同,我們才交談;如果你是為了理解和被理解,而沒有其它目的來袒露自己,那一次生動的談話就會很好地進行下去。

我們需要陌生人的吸引,他和我們不一樣,對於我們是一個謎。而且,與陌生人的相遇是不會對你無益的。它是心靈和思想的碰撞,是一次將改變以後你生活的內容的相遇。

與陌生人的相遇能使我們對世界做出小小的貢獻,因為它能使我們知道,我們的夥伴並非看起來的那樣與我們格格不入,而是富於關心、樂於付出、充滿好奇、令人喜歡的人——就像我們自己一樣。

雖說沒有完全開放心裏的人,但隻要封閉狀態穩定在一個常值,便可算是心裏正常。有些理想化,但總覺得在未來的時候,社會可以通過各種機能來規範,完善人的心理變化。才能實現人與人完全互相開放交流內心,因此在現實生活中,知心朋友或者類似於“閨蜜”等等是緩解人心理壓力,開放封閉狀態的最重要的形式。

一天晚上,在外地做生意的同村人正在做飯,她的丈夫說自己剛在外拖貨時,看到一個人有點像村裏走丟的男子。一聽到這話,同村的夫婦馬上趕過去,在那裏看到幾個衣衫襤褸的男人正在一個水龍頭前洗臉喝水。她走上前,發現其中一個長頭發長胡子的男人很像村中男子。她問對方:“你認不認識我?”對方回答“我認識你,你是XX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