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市場上時不時地就冒出幾款爆品。但爆品未必能持續走紅。也許一兩個月甚至一兩周後就銷聲匿跡了。那些持續走紅的產品,就成了現在和未來的巨頭。

是什麼讓產品脫穎而出?脫穎而出的產品中,又是什麼決定了它們持續走紅或銷聲匿跡?

答案是:當產品進入了用戶的“習慣區間”,產品就獲得了持續的生命力。

那麼如何讓用戶習慣於使用你的產品呢?

這本書給出了一個極其簡明的上癮模型(the Hook Model):觸發——行動——多變的酬賞——投入。

萬事開頭難。第一步就是引發用戶去使用你的產品,這叫作“觸發”。

觸發之後,第二步就是行動。行動要兼具動機和能力,有了動機,還需要用戶的能力足夠完成行為。

行動之後,要給用戶酬賞,還得是多變的酬賞。所謂多變的酬賞,就是指酬賞要有不可預期性。

最後,是讓用戶在產品上進行越來越多的“投入”。用戶與產品親密接觸得越多,就越離不開它。

通過用戶的“投入”,就可能產生下一次“觸發”,從而開始一個正向循環。

於是你就上癮了(hooked)。

英文中還有一個短語跟hook有關,hook up,指的是男女互相看對眼了,你也可以說是“勾搭上了”。

其實,讓用戶喜歡上你的產品,習慣於你的產品,跟男女戀愛“勾搭”是一樣的道理。

細細分析的話,第一步“觸發”,可以對應親密關係中的“相識、吸引”。第二步“行動”,可以對應親密關係中的“接觸、了解”。第三步“多變的酬賞”,可以對應親密關係中的“驚喜、甜蜜”。第四步“投入”,可以對應親密關係中的“熱戀、維護”。

喜歡上一款產品的過程,也就是跟產品談戀愛的過程。

使用書中介紹的模型,可以幫助你構思如何獲得觸發,如何讓人行動。一個一夜爆紅的產品,往往都有著很好的觸發,也有著易操作的行動,還有著豐富的社交酬賞。但是如果沒有後續引發長時間“投入”的能力,爆品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丟掉你的注意力。

產品帶給你快樂的過程,就是戀愛產生多巴胺的過程。一款產品隻讓你產生三分鍾熱度,一個月後熱度就消失了,就跟一個異性因為顏值高讓你產生迷戀,但一個月後就覺得他(她)索然無味一樣。

套路可以讓你產生興趣,可以讓你試用,甚至可能帶來首次付費,但是如果沒有產品力帶來的持久吸引,那麼從“觸發”到“投入”再到“觸發”的閉環便無法完成。所以,對於產品經理而言,最見功力的其實是讓用戶不斷“投入”的設計。

我們可以舉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來套用這個模型:4年內從寂寂無名發展為獨角獸的滴滴出行。

滴滴打車的崛起,源於解決大家打車打不到的痛點。正如孤獨、無聊這樣的負麵情緒可以觸發你打開Facebook(臉譜網),打不到車就成了大家使用打車軟件的觸發。

事實上,市場上時不時地就冒出幾款爆品。但爆品未必能持續走紅。也許一兩個月甚至一兩周後就銷聲匿跡了。那些持續走紅的產品,就成了現在和未來的巨頭。

是什麼讓產品脫穎而出?脫穎而出的產品中,又是什麼決定了它們持續走紅或銷聲匿跡?

答案是:當產品進入了用戶的“習慣區間”,產品就獲得了持續的生命力。

那麼如何讓用戶習慣於使用你的產品呢?

這本書給出了一個極其簡明的上癮模型(the Hook Model):觸發——行動——多變的酬賞——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