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不隻是logo(商品標識),而是用戶對某個對象整體的認知和印象。舉例來說,大家對莫言先生的認知就是“得過諾貝爾獎的小說家”;大家對劉墉先生的認知就是“寫過很多哲理散文的台灣作家”;大家對耐克公司的認知就是“很酷的體育用品提供商”。這些標簽成為大家的普遍共識,一提到這些對象,用戶就會產生這些最直觀的聯想。
過去,品牌塑造是一個投入大、見效慢的事,要通過大量的曝光、宣傳、炒作才能實現,但在新媒體日益發達的今天,公司或者個人如果希望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形象,可以更多借助內容的力量。比如,很多厲害的自媒體人完全靠內容就可以成為意見領袖(例如羅輯思維);很多企業,靠個性的廣告創意就可以製造熱點(比如杜蕾斯的創意廣告);還有的企業,就靠持續的故事挖掘,營造出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比如海底撈火鍋),這些都說明,創意加寫作成為品牌塑造最經濟、最便捷的手段。
普通人和小公司如何通過好的內容來塑造品牌呢?其實這個過程跟寫作的過程是一模一樣的。品牌塑造和好的寫作都需要研究目標讀者/用戶是誰?寫作/傳播的目標是什麼?講什麼內容?用什麼方式講?包括講的技巧,講的套路。解決了這些問題,品牌塑造才會有的放矢,成功的概率會提高很多。
傳統媒體時代,企業整個營銷部門加上廣告公司的配合才能完成品牌塑造。到了新媒體時代,好內容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也許幾個人就可以完成這一工作。甚至對個人來說,如果掌握了基本的方法,通過寫作,一個人就可以經營自己的品牌。
三、虛構創作
虛構寫作是寫作的一個重要分支,像小說、戲劇等都是虛構寫作。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一般是小說家。甚至大家也會有一種誤解,覺得寫作就等同於寫小說,小說就等同於文學。
過去,從事小說創作的一般是專職作家,那時候,小說創作的範圍比較狹窄,發布的平台比較少,小說的讀者也不是特別多。而現在,隨著自媒體的發展、移動終端的普及,人人都可以讀小說,人人都可以寫小說,這一變化帶動包括故事、小說等門類的虛構創作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階段。
目前社會對虛構創作的需求非常大,除了常見的故事、小說外,還有小視頻、網劇、電視劇、電影的腳本,話劇、舞台劇的劇本以及其他虛構創作的內容。虛構創作來源於生活,需要作者有較多的閱曆和較深的生活體驗;同時,虛構創作又要高於生活,需要作者掌握敘事技巧,有深度挖掘和二次創作的能力。
四、寫作療愈
寫作療愈也屬於麵向個體寫作的一種類型,它是指通過寫作實現自我對話,通過陳述、羅列、分析、歸納、轉移、升華的方法,解決自身遇到的問題,最終實現解壓、放鬆、療愈的寫作方法。
品牌不隻是logo(商品標識),而是用戶對某個對象整體的認知和印象。舉例來說,大家對莫言先生的認知就是“得過諾貝爾獎的小說家”;大家對劉墉先生的認知就是“寫過很多哲理散文的台灣作家”;大家對耐克公司的認知就是“很酷的體育用品提供商”。這些標簽成為大家的普遍共識,一提到這些對象,用戶就會產生這些最直觀的聯想。
過去,品牌塑造是一個投入大、見效慢的事,要通過大量的曝光、宣傳、炒作才能實現,但在新媒體日益發達的今天,公司或者個人如果希望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形象,可以更多借助內容的力量。比如,很多厲害的自媒體人完全靠內容就可以成為意見領袖(例如羅輯思維);很多企業,靠個性的廣告創意就可以製造熱點(比如杜蕾斯的創意廣告);還有的企業,就靠持續的故事挖掘,營造出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比如海底撈火鍋),這些都說明,創意加寫作成為品牌塑造最經濟、最便捷的手段。
普通人和小公司如何通過好的內容來塑造品牌呢?其實這個過程跟寫作的過程是一模一樣的。品牌塑造和好的寫作都需要研究目標讀者/用戶是誰?寫作/傳播的目標是什麼?講什麼內容?用什麼方式講?包括講的技巧,講的套路。解決了這些問題,品牌塑造才會有的放矢,成功的概率會提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