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詞作賞析·憶王孫(2)(1 / 1)

古人寄情思往往比較隱晦,喜歡以彼人寫己。典型的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柳三變則更是直言“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等等。以彼之相思訴己之衷情,不僅更加婉轉含蓄,還正如浦起龍所說:“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麵飛來。”作為溫文爾雅的東方人,這種欲言又止、眉目傳情的寫法更容易引發那種吹皺一池春水的神思遐想。

納蘭專情於落花,怕是答了唐五代嚴惲的落花之問:“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納蘭心頭所係之花自有公論,但這多情公子必是故事中的王子。思及匆匆的現代人,縱是沒有這般花謝花飛花滿天的才思,類似地,也須作“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之問罷。

古人寄情思往往比較隱晦,喜歡以彼人寫己。典型的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柳三變則更是直言“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等等。以彼之相思訴己之衷情,不僅更加婉轉含蓄,還正如浦起龍所說:“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麵飛來。”作為溫文爾雅的東方人,這種欲言又止、眉目傳情的寫法更容易引發那種吹皺一池春水的神思遐想。

納蘭專情於落花,怕是答了唐五代嚴惲的落花之問:“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納蘭心頭所係之花自有公論,但這多情公子必是故事中的王子。思及匆匆的現代人,縱是沒有這般花謝花飛花滿天的才思,類似地,也須作“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之問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