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發展受製於自然,不僅是人類存在本身,也包括人類經濟的發展本身。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因為人與自然的矛盾尚處於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人類尚沒有將自身的前途和命運與自然生態的破壞相聯係。但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未來全球經濟管理和發展的策略就必須從人與自然的關係入手,而不僅僅是從生產與消費、金融政策等入手。自然生態危機時代的到來將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社會發展的框架和模式,原有的以經濟發展為核心目標,以及以經濟發展成就來計量文明進步的方式已經不適用了。
人類發展麵臨的自然生態困境必然影響到各國政策的選擇。本書不是一部專門探討自然生態環境的書籍,但思考世界及國家的未來,必須認真研究自然生態危機這一重大基本事實。本書所提出的關於世界和中國發展的戰略選擇及各項預測均與上述重大事實有密切的關係。
第一節正在破碎的自然之美
自然的有限性與人類欲望的無限性之間的激烈矛盾,形成了全球性的自然生態危機,而自然生態危機的實質,是人類生存的危機。不管人們是否注意到,一個自然生態危機的時代已經來臨,人類生存危機將日益突顯。
當人類第一次從太空俯瞰地球的時候,宇航員驚訝於地球的壯美!這個蔚藍的星球美不勝收!在浩渺的宇宙太空中,我們人類應當為上天偉大的造化——一個近乎完美的地球感恩!
作為人類之母,地球孕育了多物種共同繁榮和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也承載了人類幾千年文明發展的夢想,她無私奉獻的資源和美好天地將人類送入了一個輝煌發展的世紀。
然而,當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我們才猛然發現,與地球母親慷慨的奉獻相比,人類的貪得無厭正在摧毀著地球母親的軀體,正在毀滅大自然創造以來幾十億年的壯美及其生命繁盛和生物多樣性。
而我們人類自身,在生態方麵已經遭遇了幾乎不可克服的矛盾,人類的每一點進步,都意味著新的破壞;人類經濟的每一步發展,都在地球近乎完美的軀體上留下了斑駁的痕跡。可以說,如果人類不從根本上改變業已習慣的發展軌跡,人類文明的快車有可能走向的不是進步和輝煌,而是人類自身的毀滅!
對自然變遷以及幸福生活的感受,我個人就有一些體驗,我相信這些個體體驗的背後有一定的普遍真理,它們揭示著人類共同命運的一些重大信號。
由於短視、功利和腐敗,中國許多地方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對土地和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這些破壞中,許多是不可逆的,不可修複的!這些破壞,不僅影響著當代民眾的生活,而且將更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子孫後代的繁衍生息!
近些年來,借著在全國各地講課和從事管理研究、谘詢的機會,我有意識地觀察著各地自然環境的變化,目光所及之處,我看到的是大量的對土地、對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人謂之繁榮,我謂之瘡痍!環境問題不僅在珠三角、長三角這些經濟發達的地方十分嚴重,即使到了大別山、秦嶺,甚至雲貴高原,一些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也常常是觸目驚心的。
公眾不難看到:長江黃河之水已越來越少;濤濤北去的湘江某些河段有時幾乎會斷流,更奢談“中流擊水”;美麗的高原湖泊滇池藍藻肆虐,傾巨資治理仍難以恢複;江南水鄉太湖出現了大麵積的藍藻,威脅著民眾的飲水安全;鄱陽湖、洞庭湖水麵已嚴重萎縮,“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曾經一度難現;中國許多經濟發達的城市,公路兩旁已不見青翠欲滴的無邊原野,代之而起的是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工廠,時而散發著各種難聞的氣味,排放著含毒的汙水!這就是我們所需要、所追尋的美好生活場景嗎?
少年的時候,我的家鄉山清水秀,夏秋之季雨水充沛,大大小小的河流全都碧波蕩漾,各類魚兒在河中嬉戲。我還記起與父親在山泉中洗澡的情景,任清涼的山泉水急速地從身體上流過,那歡暢的感覺一如“萬類霜天競自由”一樣!即使是我家房子後麵那條蜿蜒穿越村莊的小河,到了冬天也很少幹涸,兒時的我還常常盼著它幹涸,以便能從中容易地捉一些小魚小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