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界有許多著名“電視人”,英文叫televisionpersonality。personality這個詞既有“名人”的意思,也有“人格”和“個性”的意思。我揣摩,這個詞之所以一語雙關,大概是因為出名的人大多人格迥異、個性十足。
新聞圈裏追新求異,沒點脫俗的堅韌和毅力,弄不出名堂。反過來說,一個人若總以鶴立雞群之勢,行標新立異之為,就是不斷搞出名堂,也不見得落個結局圓滿。人們都說職業和事業要分開,然而,養家糊口的安身之道和矢誌不渝的立命之本,孰輕孰重?這可是關係到新聞人職業生涯的大問題。多少著名記者捅了馬蜂窩後備受矚目而不得善終,大概就是因為事先沒有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新聞人如何能不陷入事業有成、職業失意的怪圈呢?被這個問題困擾的記者大有人在,比如年逾古稀的丹·拉瑟(DanRather)。
不得善終的名記者
拉瑟在美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曾經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響當當的大牌記者和主持人。跟我們國家電視新聞主持人不同的是,拉瑟有新聞編輯權,他可以決定一檔新聞的版麵。在美國,電視台分有線和無線兩類,無線電視被CBS、ABC(美國廣播公司)和NBC(全國廣播公司)三家控製,各家通過遍布全國的附屬台構建自己的電視網,播放自己的節目。在各類節目中,每晚六點半的晚間新聞是重中之重,就像我國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擔當晚間新聞主持人,意味著人生的輝煌和事業的巔峰。20世紀80年代初,拉瑟、湯姆·布羅考(TomBrokaw)和彼得·詹寧斯(PeterJennings)先後登上CBS、NBC和ABC晚間新聞主持人的位置,號稱三大明星。80年代初,拉瑟主播的CBS晚間新聞蟬聯全國收視冠軍213周,看他主播新聞的觀眾每天有2000萬。你說他有多威風!
2004年年底,布羅考退休。2005年,詹寧斯死於肺癌。拉瑟在晚間新聞主持人的位置上幹了24年,離職時74歲,年薪1200萬美元。表麵上看,拉瑟麵子和票子雙豐收。其實,別看他在這個位置上待的時間最長,卻不得善終。
2006年6月底,拉瑟離開CBS,這件事立刻轟動全美國。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拉瑟捅馬蜂窩的下場,誰讓他揭小布什越戰期間逃兵役的醜呢?小布什是共和黨,2004年競選總統連任期間,一個民主黨人在拉瑟的節目中說,他於1968年幫助小布什走後門參加了國民衛隊。當時美國在越南打仗,進了國民衛隊就不用背井離鄉上戰場。拉瑟在報道中還公布了四份小布什上司的備忘錄,這些文件證明小布什1972年公然違抗命令不參加體檢,事後布什家族疏通關係平息此事。
節目播出後,小布什的支持者掀起了抗議風暴,質疑備忘錄的真實性。不久,提供備忘錄的人“翻供”,說備忘錄並非從國民衛隊獲得。這一下,拉瑟捅婁子了,曝光不成,反倒落下誹謗的罪過。由於無法鑒定文件的真實性,拉瑟在節目中認錯、道歉,但他事後反複說,證據出了問題不代表事情是假的。負責該報道的製片人瑪麗·梅普斯(MaryMapes)從1999年開始調查小布什的兵役記錄,報道內容建立在幾年來對不同知情人的采訪基礎之上。不僅如此,英國廣播公司(BBC)一年前播出了類似的電視報道,但是毫發未傷。而CBS因為這件事走了五六個製片人和高層管理人員。拉瑟道歉後事情並未平息,迫於壓力,他決定提前離開聚光燈下的舞台。2005年3月9日,拉瑟最後一次主播晚間新聞,這個日子是他上崗24周年的紀念日。他一直打算幹滿25年,也就是四分之一個世紀,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不幹主持人的拉瑟拾起了記者的老本行,但一年中,拉瑟隻做了8個新聞,離職前一段時間更是無事可做。滿腔怨恨中,他下決心跟CBS說再見。CBS把麵子上的事情做得很風光,畢竟拉瑟在公司幹了44年。公布老員工拉瑟離職的新聞稿有4頁之長,通篇盛讚他輝煌的記者生涯:“他的簡曆就像一本曆史書”,“他憑借非凡的激情、奉獻精神和堅定的追求為美國大眾報道”,“他培養了幾代廣播記者”,“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獨特印記”……拉瑟的回應隻有半頁紙,與CBS的長篇溢美之詞形成了鮮明對比。最有個性的是這些文字:“鬥爭拖延已久,CBS沒有履行允許我充分工作的義務,因此我在合同期滿之前離職。公司曾建議為我提供辦公室但不分配報道任務,但我不是幹坐著不幹活的人,我要去別的地方從事我熱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