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障礙不隻是一方的責任(1 / 1)

後記

溝通障礙不隻是一方的責任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時間有多麼寶貴時,就更加無法容忍效率低下的對話了。一旦遇到這種情況,你會變得心煩意亂,會迫不及待地打斷對方,甚至訓斥他們,從而讓溝通氛圍變得更加緊張。要想保持高效對話,有一個情況必須牢記於心:出現溝通障礙並不總是一方的責任,也可能是雙方都有問題!

試問,當你責備對方不理解你在說什麼時,你是否真的做到了思維清晰、表述簡明?當你責備對方總是保持沉默時,你是否注意到自己有經常打斷對方發言的壞習慣?當你責備對方態度生硬時,你說話難道就很溫柔體貼嗎?

通過自我檢查,你會意識到自己在對話中並不一定是表現得更好的一方,甚至可能是真正阻礙溝通的主因。但也不必為此灰心,因為隻要你注意到本書裏提到的各種溝通問題後,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不足之處,把對話效率提升上去。如果你擁有相對嫻熟的溝通技巧,就可以見招拆招,努力把話說到對方心裏去。這樣一來,溝通對象就會逐漸放下對抗心理,認真考慮你的提議,傾吐自己的真實想法。而相互坦誠地交換意見,正是高效對話的重要前提之一。

每個人的性格迥異,談吐風格各有千秋。需要注意的是,開朗健談的外向型人未必比沉默寡言的內向型人更善於高效對話。因為前者可能表達欲望過於強烈,說太多意義不大的廢話,談話情緒過於激動,從而給溝通對象帶來困擾。後者則可能因善於傾聽而準確捕捉到溝通對象的思想感情,然後用最精練的語言讓對方茅塞頓開。這顯然才是高效對話的體現。

所以說,無論你是什麼樣的性格,隻要注意避免溝通誤區,就能讓交談變得更為順暢,讓雙方能做到各抒己見、各明心跡、相互理解。

日常溝通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隻是由於對話效率過低才讓我們對此退避三舍,寧可憋著滿肚子的話也不願陷入“雞同鴨講”的困擾。在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溝通途徑不再局限於麵對麵的談話。本書談及的各種溝通技巧同樣不隻適用於麵談,也能幫助我們在其他社交平台上更高效地與親朋好友、領導同事進行交流。

最後,願大家都能用高效對話來創造五彩繽紛的美好生活,不再為在好友名單裏找不到聊天對象而愁眉苦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