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一朵花的綻放就有了花的曆史,一隻鳥的飛翔就成了鳥的曆史;貝殼的曆史串起了一粒粒珍珠;微風的曆史留住了一次次花香。而我們的曆史在汗牛充棟的典籍中,裏麵一個個王朝的大旗揮過來舞過去;我們的曆史在代代相傳的遙遠記憶裏,那裏有一張又一張精巧的網絡,不僅帝王將相,而且平頭布衣也是彼此牽連的線繩上的一個結點,上麵布滿了風口浪尖上的政治博弈,刀光劍影的鼓角爭鳴,還有那連篇累牘的瑣碎生活事。
其實,中國曆史上的人物歸納起來不外乎皇帝、權臣、官吏、名士、宦官、平民、草莽七類。曆史也就是他們的麵孔,也就是他們的相處與鬥爭,曆史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人物的爾虞我詐、迎浪長激的真實寫照,還有說不完道不盡的雲譎波詭、回腸蕩氣,令人不禁掩卷長歎。
於是,回顧曆史,我們仿佛走進了深邃的萬花筒,呈現在我們麵前的是:在一個個特定的曆史舞台上,忠與奸,是與非,正與邪,同時上演,同時落幕;在一個個鮮血凝成的空間裏,給予與利用,支援與爭鬥,情意與殘殺,淒慘得讓人淚濕衣襟,悲壯得讓人拍案而起。一部中國史是一個個家族的悲劇史、一塊塊文人的黃粱枕、一場場綿延的噩夢……
官場險惡,許多人卻又為撈一頂烏紗帽不惜奴顏婢膝;伴君如伴虎,許多人卻把伺候“老虎”當做莫大榮耀;在位時大講“無官一身輕”,真的退位卻是“無官一身病”。專製社會,權力的影響無處不在:一切都要給權力讓路,向權力低頭!曆史也就在其間悄然前行。死者長已矣,存者且偷生。孰是孰非,自是“成是英雄敗是寇”,而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其實,後人評說也未必說得清。曆史事件的演繹,總是帶著敘述人的感情色彩與偏向,必然的結果在偶然的情況下往往就有了各種各樣的說法,曆史也就失去了它最初的樣子。麵對曆史煙雲中的一張張麵孔,我們到底該怎樣評說?那些逝去的人物,那些血淚鑄就的曆史,就如我們在晴空下看到的一幅油畫,濃墨重彩,遠看清晰,近看卻很模糊不清。
皇帝的麵孔:佳麗三千,君臨天下,這是全天下最好的職業。不過這份差事並不好幹,許許多多皇帝都是屁股還沒坐熱,便歸於塵埃,表麵上光鮮亮麗,內部往往已經千瘡百孔。而且也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喜歡這個上天賜予的“香餑餑”,於是王朝便有了那麼多的悲喜劇。
權臣的麵孔:權臣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有奸相,有良相,有貪相,有明相;麵孔也就更加多樣化有的心係社稷,有的玩弄權術,有的風度不凡,有的世俗狡詐,有的戰戰兢兢得以終老,有的淒淒慘慘悲哀離世。
官吏的麵孔:修得文武藝,售於帝王家的百官。與權臣們的麵孔不同的是既模糊而又明確。模糊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著大多數人的影子,利益取舍、喜怒哀樂,彙聚了人性的共同點;明確是因為每個人又都有著各自的官場履曆,或忠或奸,亦正亦邪,有褒有貶。
……
曆史上的這七張麵孔都有歡樂喜悲,都變化無常,我們可以看到各類角色在生活曆程中的艱辛、焦灼與不得不做,還有那被曆史掩蓋的背後的故事,在屬於他們的政治文化大背景下,唱出或嘹亮或低哀的歌聲,跳出或動人或感傷的舞姿。
本書就是擷取最具戲劇性、代表性的人物和事實,糅合多種說法,傳說歸傳說,史實就是史實,本書由細微之處切入,將一顆顆散落的明珠綴連在一起,以曆史隨筆的形式來品讀人物,寓意道理,感悟那一段段歲月的起伏與沉澱,展現各個階層真實的社會曆史狀況。
曆史的厚薄輕重,都已成為遠去的黃鶴。其實,曆史上的每一張麵孔都是我們人生的縮影,你的,我的,他的,潛伏其中,莫名騷動。我們所看到的每一段曆史,都充斥著自身的悲歡曆程,無法用三言兩語說清楚,這就需要我們坐下來,泡上一壺茶品史,細細來讀這曆史的七張麵孔,這樣或許會給我們的現實生活帶來一些警示和借鑒,使我們更清醒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