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混沌的妙悟(1 / 3)

好生奇怪,出現了莊周這樣的另類小說家、修辭家、文章家、風格家、思辨家,我要說是幻想家之後,我們的神州大地,怎麼此後再出現不了這類的奇人奇文了呢?李白從氣度上差可與莊比肩,他的自由強烈酣暢淋漓,不次於莊,他的詩歌當然是無與倫比;但是想象與寓意,深思與振聾發聵的思想念頭仍然無法與莊比肩。曹雪芹的偉大在於經驗性的寫作而不是想象性思辨性,蒲鬆齡是想象的,又是頗受世俗的與人間的德行性情恩仇愛怨的束縛的,他並不天馬行空。魯迅的憤懣、沉重、犀利是不凡的,他更像解剖刀與手榴彈而不是文章的高山大海。別人,就不說了吧。

莊子虛構出一個名叫季鹹的神巫來,他有奇術(邪術?妖術?奇門遁甲?特異功能?)而不是大道。他的本事是相麵占卜,預知吉凶生死。他太靈驗了,弄得人們害怕他躲避他。“若神,鄭人見之,皆棄而走……”這一段寫得深刻精彩。

人們往往會喜歡求神問卜,前提是這些求神問卜的結果隻能參考,不能全信。俗人的特點是常常充滿畏懼感,不知何時何地何事會碰到災難不幸。同時人們又充滿僥幸心理,不論碰到什麼危局,總以為自己是有救的。碰到上上的吉兆,人們盼望它能成真,仍然有所期待又有所畏懼(其不能成真)。碰到下下的凶兆,人們盼望它的化解消禳,人們會一麵畏懼觳觫,一麵求神許願,如捐門檻、捐子女、捐身出家還願以求苟活。如果人們求神問卜的結局是百分之百地算數,如果求神問卜如聆聽結論,如囚犯之聽宣判,如危重病人之看化驗結果,人們是恐懼的、躲避的,是如避瘟神的。

從中我們也許看到人類的弱點之一,想預先知道,想多知道一點事情、信息,但又不敢真的去知道一切,不敢當真去知道確定無疑的東西,不敢接受鐵一樣的事實和真理,最多接受一點橡皮筋式的、日本豆腐式的說法。人永遠存在著苟且的希冀與討價還價的意圖。人永遠不可以、也做不到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

所以莊子符合人們的需要,創造出一個專門對付“準確預見”的壺子來。你有季鹹,我就有壺子。古代,壺含有廣大或深奧的意思。

列子是壺子的學生,被預知吉凶壽夭的季鹹子所折服,回來告訴壺子,我原來以為師傅您最棒,誰知道現在有了一個季鹹子,又比您厲害了。厲害什麼呢?季鹹子的預卜更實用也更貼近生活。壺子則是泛論大道,大而無當。壺子一聽季鹹子其人其事就是十八個瞧不起。聲言自己教給列子的東西還都是外在的皮毛,都是文本上的符號解讀,遠未達到大道的實質與內涵。就好比開始畫龍了,但是遠未點睛——好比是給了他一群母雞,卻沒有公雞。就這麼點文句表層類的知識,你就拿出去賣弄應對,還以為就能站住腳跟了呢!唉。好吧好吧,讓那個什麼季鹹子來一趟,讓我們互相見識一下吧。

好生奇怪,出現了莊周這樣的另類小說家、修辭家、文章家、風格家、思辨家,我要說是幻想家之後,我們的神州大地,怎麼此後再出現不了這類的奇人奇文了呢?李白從氣度上差可與莊比肩,他的自由強烈酣暢淋漓,不次於莊,他的詩歌當然是無與倫比;但是想象與寓意,深思與振聾發聵的思想念頭仍然無法與莊比肩。曹雪芹的偉大在於經驗性的寫作而不是想象性思辨性,蒲鬆齡是想象的,又是頗受世俗的與人間的德行性情恩仇愛怨的束縛的,他並不天馬行空。魯迅的憤懣、沉重、犀利是不凡的,他更像解剖刀與手榴彈而不是文章的高山大海。別人,就不說了吧。

莊子虛構出一個名叫季鹹的神巫來,他有奇術(邪術?妖術?奇門遁甲?特異功能?)而不是大道。他的本事是相麵占卜,預知吉凶生死。他太靈驗了,弄得人們害怕他躲避他。“若神,鄭人見之,皆棄而走……”這一段寫得深刻精彩。

人們往往會喜歡求神問卜,前提是這些求神問卜的結果隻能參考,不能全信。俗人的特點是常常充滿畏懼感,不知何時何地何事會碰到災難不幸。同時人們又充滿僥幸心理,不論碰到什麼危局,總以為自己是有救的。碰到上上的吉兆,人們盼望它能成真,仍然有所期待又有所畏懼(其不能成真)。碰到下下的凶兆,人們盼望它的化解消禳,人們會一麵畏懼觳觫,一麵求神許願,如捐門檻、捐子女、捐身出家還願以求苟活。如果人們求神問卜的結局是百分之百地算數,如果求神問卜如聆聽結論,如囚犯之聽宣判,如危重病人之看化驗結果,人們是恐懼的、躲避的,是如避瘟神的。

從中我們也許看到人類的弱點之一,想預先知道,想多知道一點事情、信息,但又不敢真的去知道一切,不敢當真去知道確定無疑的東西,不敢接受鐵一樣的事實和真理,最多接受一點橡皮筋式的、日本豆腐式的說法。人永遠存在著苟且的希冀與討價還價的意圖。人永遠不可以、也做不到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

所以莊子符合人們的需要,創造出一個專門對付“準確預見”的壺子來。你有季鹹,我就有壺子。古代,壺含有廣大或深奧的意思。

列子是壺子的學生,被預知吉凶壽夭的季鹹子所折服,回來告訴壺子,我原來以為師傅您最棒,誰知道現在有了一個季鹹子,又比您厲害了。厲害什麼呢?季鹹子的預卜更實用也更貼近生活。壺子則是泛論大道,大而無當。壺子一聽季鹹子其人其事就是十八個瞧不起。聲言自己教給列子的東西還都是外在的皮毛,都是文本上的符號解讀,遠未達到大道的實質與內涵。就好比開始畫龍了,但是遠未點睛——好比是給了他一群母雞,卻沒有公雞。就這麼點文句表層類的知識,你就拿出去賣弄應對,還以為就能站住腳跟了呢!唉。好吧好吧,讓那個什麼季鹹子來一趟,讓我們互相見識一下吧。

壺子對於季鹹子的反應,令人聯想起當今社會上一些人對於浪得大師虛名者的不忿兒來。如今天的一些中小精英,他們絕對不承認任何與他們同時代的人是大師,第一,我不是大師別人也不可能是;第二,確有招搖撞騙的學問騙子道術騙子偽大師實小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