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關於“高血壓”,你知多少(1)(1 / 3)

關於“高血壓”

高血壓是人們健康的殺手,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特征的進行性心血管綜合征。它是目前人們最容易患的一種疾病,也是誘發心腦血管病的主因,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髒病是其主要並發症。因此,高血壓是一種對人們生活有著巨大影響的疾病。

目前,醫學技術逐漸發展,高血壓不但能預防,還可以治療和控製。假如患者及時就醫,按照醫囑服藥,是可以降低血壓的。這樣,就可以降低腦中風和其他心髒性疾病的發病概率,還能讓患者的身體漸漸強壯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血壓的發病率和發病群體已經發生了一些轉變。通常,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患高血壓病的幾率就會提高。在更年期前,女性得高血壓的概率要比男性低一點,一旦過了更年期,女性得高血壓的概率就會很快上升,甚至超越男性。對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另外,高血壓發生的原因還與個人的衛生和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通常來說,攝入越多的高熱量和高脂肪食物,得高血壓的概率也會越大。

由此可見,我們的生活、飲食習慣以及健康都與高血壓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很多人卻對高血壓的一些知識不了解,有人覺得血壓稍微高一點,沒什麼大礙,不值得擔心。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有資料表明,隻要人體的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分別降低9mmHg和4mmHg,那麼得腦中風的風險就會降低36%。所以,對於血壓稍微高的那一點,我們不要采取放任的態度,一定要引起重視。另外還有一種常見情況是:很多患者認為通過服用降壓藥後,血壓降下來了,就可以不用吃藥了,假如血壓又升高的話,就再吃降壓藥。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通過服藥讓血壓降了下來,並不能說高血壓就已經治好了,隻能是說藥物起了效果而已。一般來說,患了高血壓是要長期堅持吃藥的,血壓穩定下來後,也不能停藥,但可以適當地減少藥量,避免因停藥出現血壓又升高的情況。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態度和觀念。患有高血壓並不可怕,隻要堅持按照醫囑服藥,就能有效地降低其危害性。假如出現停藥時的不良情況,是很容易造成血壓波動的,這樣,反而對血壓的穩定有不利的影響。此外,高血壓僅通過藥物治療和控製是不行的。如果患者態度積極,那麼對病情是有很大的積極作用的,反之,隻會增加病情。所以,患有高血壓的人,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保持情緒穩定。因為血壓的調節和情緒有很大關係,生氣、過喜、過悲都有可能導致血壓有較大幅度的波動。因此,高血壓患者應該控製好自己的情緒,這樣能起到輔助降壓的作用。

高血壓的形成因素

原發性高血壓是高血壓的一種,現在其誘發的因素具體有哪些仍然不得而知。但是人們一致認為:原發性高血壓是因為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而讓血壓失去自調能力而導致的。對流行病進行大規模調查研究得出:對發病起主要作用的是大腦皮質功能紊亂和高級神經中樞功能失調。另外,內分泌、體液腎髒也對發病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外界環境以及自身所受到的打擊能夠讓情緒不穩定、精神緊繃,以致大腦皮質功能失調,血管猛烈收縮,精神失常,最終導致血壓升高。

由於細小動脈不停止地收縮,容易造成小血管無法傳輸營養,再加上脂類也無法流通,慢慢地就會造成小動脈硬化。這樣,可能會導致血液無法流通到內髒器官,特別是腎的血液供應不足。由此所產生的腎素會加劇阻礙血管的血壓的流通,更加讓全身的細小動脈快速收縮,導致的結果肯定是血壓增高。同時,也讓全身小動脈硬化的程度加劇,慢慢地血壓就會有升無降,最終導致血壓一直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