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王昌齡(1 / 1)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一說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曾任汜水縣尉、校書郎、江寧丞、龍標尉等職,安史之亂時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他是開元、天寶年間的重要詩人,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有《王昌齡集》。王昌齡尤其擅長七言絕句,作品和李白齊名,有“七絕聖手”之稱。內容以邊塞、送別和閨怨為主,風格清剛勁健,委婉蘊藉。沈德潛《唐詩別裁》說:“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

出塞[1]

【導讀】

唐代邊塞詩內容和體裁都十分豐富,每個作家都有自己擅長的詩體形式。王昌齡的邊塞詩多為七言絕句等短小詩篇,作者非常講究構思立意,善於從軍旅生活中提煉出最典型的情景,在寫作方式上以景喻情,情景交融,營造出剛健而蘊藉的藝術境界。《出塞》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營造出一種極具時空感的“明月照邊疆”的典型意境,將現實的景物、感受與曆史的回顧相結合,在最平實的主題之中凝練出貫穿於時間與空間中永恒的思考。全詩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又貫穿著理性的思考,確實為邊塞詩中的珍品,因而被譽為唐人七

絕的壓卷之作。

秦時明月漢時關[2],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3],不教胡馬度陰山[4]。

【注釋】

[1]出塞:樂府《橫吹曲》舊題。

[2]“秦時”句:此句為互文,意為從秦至漢,明月一直映照關塞。關:關塞。

[3]但使:隻要。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稱他為“飛將軍”。

[4]陰山:位於內蒙北部,西起河套,東抵小興安嶺,是我國北方的天然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