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把中國繪畫的左右前後隨便取一點看來,知道了前後左右都是造成“超然”的材料。“超然”不打倒,所謂“中”“西”在繪畫上永遠不能並為一談。但好奇的畫論者,尋著了一小部分——似是而非的一小部分——就說溝通了。東畫西化,或西畫東化,也信口道出。比如西方的圖案畫,已經遠別它本身的目的而從事調劑的運動。便化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反而引起了所謂“惡魔主義”“立方主義”……的逞雄。中國繪畫根本是興奮的,用不著加其他的調劑。《金石索》上的武山堂石刻,西洋人就便化一百年便也就“化”不出來。中國繪畫既有這偉大的基本思想,真可以伸起大指頭,向世界的畫壇搖而擺將過去!如入無人之境一般。我們不應妄自菲薄,應當努力去求這偉大的基本思想如何造成。
如何可以造成?明代董其昌說是應該這樣: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
——《畫旨》
清代沈宗騫說是應該這樣:
夫求格之高,其道有四:一曰清心地,以消俗慮。二曰善讀書,以明理境。三曰卻早譽,以幾遠到。四曰親風雅,以正體裁。
——《芥舟學畫編》
他並說明以下的理由:
筆墨雖出於手,實根於心。鄙吝滿懷,安得超逸之致?矜情未釋,何來衝穆之神?郭恕先、黃子久人皆謂其仙去,夫固不可知,而其能超乎塵埃之表,則其獨絕者。故其手跡流傳,後世得者,珍逾拱璧。苟非得之於性情,縱有絕世之資,窮年之力,亦不能到此地位。故一曰清心地,以消俗慮。理無盡境,況托筆墨以見者邪?尤當會其微妙之至,以靜參其消息。豈淺嚐薄植者所得預?若無書卷以佐之,既粗且淺,失雋士之幽深;複腐而庸,鮮高人之逸韻。夫自古重士大夫之作者,以其能陶淑於書冊卷軸之中。故識趣興會,自得超超元表,不肯稍落凡境也。故二曰善讀書,以明理境。鬆雪雲:“乳臭小兒,朝學執筆,莫已自誇其能。”是真所以為乳臭也。要知從事筆墨,初十年僅得略識筆墨性情,又十年而規模粗備,又十年而神理少得,二十年後乃可幾於變化,此其大概也。而虛其心以求者,但覺病之日去,而日生張皇補苴,救過不遑,何暇驟希名譽?及至功深火到,自有不可磨滅光景,是以信今而傳後。故三曰卻早譽,以幾遠到。古人左圖右史,則圖與史實為左右。故作者既內出於性靈,而外不得不更親風雅。吮墨閑窗,動合風人之旨;揮毫勝日,時抽雅士之懷。味之而愈長,則知其蘊之深也;久之而彌彰,則知其植之厚也。蘊深而植厚,乃是真正風雅,亦是最高體格。南宗院體,且薄之如不屑,若刻畫以為工,塗飾以為麗,是直與髹工彩匠同其分地而已!故四曰親風雅,以正體裁。
不過把中國繪畫的左右前後隨便取一點看來,知道了前後左右都是造成“超然”的材料。“超然”不打倒,所謂“中”“西”在繪畫上永遠不能並為一談。但好奇的畫論者,尋著了一小部分——似是而非的一小部分——就說溝通了。東畫西化,或西畫東化,也信口道出。比如西方的圖案畫,已經遠別它本身的目的而從事調劑的運動。便化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反而引起了所謂“惡魔主義”“立方主義”……的逞雄。中國繪畫根本是興奮的,用不著加其他的調劑。《金石索》上的武山堂石刻,西洋人就便化一百年便也就“化”不出來。中國繪畫既有這偉大的基本思想,真可以伸起大指頭,向世界的畫壇搖而擺將過去!如入無人之境一般。我們不應妄自菲薄,應當努力去求這偉大的基本思想如何造成。
如何可以造成?明代董其昌說是應該這樣: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
——《畫旨》
清代沈宗騫說是應該這樣:
夫求格之高,其道有四:一曰清心地,以消俗慮。二曰善讀書,以明理境。三曰卻早譽,以幾遠到。四曰親風雅,以正體裁。
——《芥舟學畫編》
他並說明以下的理由:
筆墨雖出於手,實根於心。鄙吝滿懷,安得超逸之致?矜情未釋,何來衝穆之神?郭恕先、黃子久人皆謂其仙去,夫固不可知,而其能超乎塵埃之表,則其獨絕者。故其手跡流傳,後世得者,珍逾拱璧。苟非得之於性情,縱有絕世之資,窮年之力,亦不能到此地位。故一曰清心地,以消俗慮。理無盡境,況托筆墨以見者邪?尤當會其微妙之至,以靜參其消息。豈淺嚐薄植者所得預?若無書卷以佐之,既粗且淺,失雋士之幽深;複腐而庸,鮮高人之逸韻。夫自古重士大夫之作者,以其能陶淑於書冊卷軸之中。故識趣興會,自得超超元表,不肯稍落凡境也。故二曰善讀書,以明理境。鬆雪雲:“乳臭小兒,朝學執筆,莫已自誇其能。”是真所以為乳臭也。要知從事筆墨,初十年僅得略識筆墨性情,又十年而規模粗備,又十年而神理少得,二十年後乃可幾於變化,此其大概也。而虛其心以求者,但覺病之日去,而日生張皇補苴,救過不遑,何暇驟希名譽?及至功深火到,自有不可磨滅光景,是以信今而傳後。故三曰卻早譽,以幾遠到。古人左圖右史,則圖與史實為左右。故作者既內出於性靈,而外不得不更親風雅。吮墨閑窗,動合風人之旨;揮毫勝日,時抽雅士之懷。味之而愈長,則知其蘊之深也;久之而彌彰,則知其植之厚也。蘊深而植厚,乃是真正風雅,亦是最高體格。南宗院體,且薄之如不屑,若刻畫以為工,塗飾以為麗,是直與髹工彩匠同其分地而已!故四曰親風雅,以正體裁。
——《芥舟學畫編》
近人陳衡恪說是應該這樣:
文人畫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蓋藝術之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應者也。有此感想,有此精神,然後能感人而能自感也。所謂感情移人,近世美學家所推論視為重要者,蓋此之謂也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