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麵對無知與無恥—再造改革理念和動力(2 / 3)

訪談人:於是最後總是會陷入所謂的擴也不是、縮也不是的“兩難”局麵?

張維迎:經濟問題本來就是兩難。宏觀的刺激政策,貨幣過多之後,應該回到正常,但這又帶來另一個負麵影響。增加貨幣、刺激經濟的時候,誰得到的好處最先、最多?是國有企業。在緊縮的時候,提高利率、限製信貸,誰受的影響最快、最大?民營企業。一個擴張,一個收縮,給整體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先擴張後收縮,導致的是資源、財富從個人和民營企業轉向國有企業。

通貨膨脹是財富的逆向分配,現在可以說,宏觀政策客觀上變成了國有部門、政府部門掠奪民間財富和資源的一種方式。

訪談人:為什麼這些不太好的政策,會頻繁地推出來?

張維迎:一個是無知,對經濟規律、市場運作缺乏正確的認識,有些政策看似為了消費者,最後是坑害了消費者;另一個是基於利益的考慮,任何一種價格的調整都存在利益的分配,還有第三方,利用調控的機會強化幹預經濟的權力,從而尋租。即使決策者認為這樣做不行,但出於利益的考量,他也仍然去做,這是屁股決定腦袋。我們犯錯誤,有些是因為我們不明白,有些是因為我們太明白。像食品安全事故,有些是出於無知,有些是因為無恥。

訪談人:很多政策看起來是對老百姓有利的,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

張維迎:所有政策的出發點,至少表述的方式,目的都很善良,都很美。但多數人擁護的政策不一定就是對多數人好的政策。大部分人在生活當中,對事關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有一些判斷,但涉及整體政策的判斷,容易從直觀角度,隻看直接後果,不看實質性的間接後果。

好多政策滿足了人的一種私欲。人有愛占別人便宜的本性,總希望政府能給更多的補貼,買東西的時候,希望政府把賣東西的管一管,不讓它漲價。最後的結果不是那樣的,最後誰也占不了誰的便宜。

訪談人:對自己有利的就讚成,不利的就反對,一會兒信奉市場,一會兒信奉計劃?

張維迎:普通人信仰什麼不重要,而在於從利益去判斷它。但就是利益,也要分長期和短期。比如擴大信貸政策,企業一看,錢多了,東西好賣了,掙錢容易了,就說好。但想過能持續嗎?現在要收縮了,又開始叫了。當初就不應該擁護擴張政策嘛。

經濟學的一個基本道理是,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麻煩的是我們都喜歡吃“免費”的午餐,都喜歡別人埋單。我們以為政府埋單就是免費的,實際上是抽自己的血給自己輸,用你的財富,用你的稅收給你埋單,中間浪費就很嚴重。比如家電下鄉、新能源財政補貼出現的問題。

打個比方,100個人一起吃飯,政府說你們自己愛吃啥吃啥,我們統一埋單,於是每個人就算自己吃不完,也都會拚命點很貴的菜。因為你不點,別人點,最後埋單的費用你也得掏。你花的錢少,但你付的錢還是一樣的,幹嗎不花呢?競爭花錢,爭貸款、爭項目、爭補貼,於是最後稅收越來越高。所以說,隻有產權保護,不亂加稅,不能任意地讓別人埋單,這樣才能降低成本。

企業家也是要在一個穩定健全的製度環境下,才能真正創造價值。他們也總愛用最省事的辦法去賺錢,如果靠政府能賺錢,當然就沒有積極性生產消費者需要的東西;如果虧了政府給補貼,那誰會去生產高質量的東西?

這是人的本性,每個人都想用最簡便的方式牟利,這裏不存在誰高尚誰不高尚的問題。

問題是要有一個好的體製。要牟利可以,但要先為別人創造價值,先使別人幸福,自己才能幸福,這就是市場的邏輯。現在很多政策反而是強盜的邏輯,即把財富從別人手中轉移到自己手中,很多體製和政策就使得這種強盜行為能夠得逞。強盜邏輯不一定是指明目張膽的搶。有合法的強盜邏輯,比如用征稅的辦法補貼某些產業、某些企業,用擴大貨幣供給、通脹的辦法轉移財富,本質上都是強盜的邏輯。

中國的這些問題,要用整體係統的思路去看,看前因後果,看這些政策進一步導致的問題。單項政策去看,好壞很難分清楚。現在一些政策的長遠的後果是非常負麵的,這不符合中國改革的長遠方向。

訪談人:有發改委官員也談到,“市場機製的核心,是通過市場價格的變動,引導資源優化配置,提高效率。但是,市場機製發揮作用,是以充分競爭、信息對稱為條件的”。很多人可能也這樣認為,條件不成熟,市場邏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張維迎:這是為限價辯護,看起來符合現在有些經濟理論,但是錯了。什麼叫充分競爭?真正的競爭是自由競爭,隻要自由競爭,沒有所謂充分不充分。自由競爭就是自由準入、自由選擇。如果有無窮多的企業,那不叫市場,那樣的市場不會有真正的競爭。信息不對稱也不構成政府幹預的理由,相反,我們需要市場,正因為信息是不對稱、不完全的,如果信息對稱完全,那計劃經濟就行了。

對市場最大的傷害,是來自政府的幹預。如果要用“充分競爭”這個概念,那麼,那麼多權力掌握在你手裏,怎麼充分競爭?那麼多政府幹預,哪來充分競爭?

一個行業,如果有持續的高利潤,一定是政府限製了競爭,給予在位的企業行政保護,阻止別人進入,比如中國的電信行業。在真正的市場中,平均利潤是自由競爭的結果,不是競爭的前提。競爭多了,利潤自然下降。如果政府規定了平均利潤,把高於平均利潤說成是“暴利”,去懲罰,結果一定是越無效率的企業越高興,整個經濟的資源配置、產業結構一定非常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