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社會中,企業家好比是1,其他資源是0;1後邊跟的0越多,力量越大,但如果沒有前麵的1,0再多也沒有用。企業家人才用在什麼途徑上,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是前進還是倒退。
今天中國的企業家也算弱勢群體。所謂弱勢群體,就是會受到一些不按規矩出牌的傷害,沒有安全感。中國企業家的不安全感很高,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想移民、辦綠卡的重要原因。
有一些企業家,原來靠市場,現在也開始找政府,從創造價值轉向尋租,這對國家整體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要把政府手裏的資源釋放出來,否則中國企業家的行為就會扭曲。
一
訪談人:張教授,我們知道您有這樣一種說法:企業家是一個社會當中最寶貴的財富,但是我們也看到中國豐厚的勞動力資源也是財富,您覺得這兩者之間有沒有矛盾?
張維迎:沒有矛盾,打一個比方,企業家是1,後邊跟的0越多,力量就越大,但是沒有前麵這個1的話,這些0就是沒有用的。
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河南有一個人,創辦了良子足療,給幾十萬人創造了工作。企業家是有理念,是出想法的,然後把想法再變成一種措施,這是最關鍵的。
為什麼說企業家重要?第一點,企業家畢竟是少數,他要冒險,他要有遠見,他要抓住機會,這是少數人。我們一般人,包括我自己,都不太敢承擔那麼大的風險,所以企業家精神是很珍貴的。第二點,企業家人才用到什麼途徑上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是前進還是倒退。有本事的人幹什麼都可以,尤其具有企業家才能的人,他當官也可以,經商也可以。這樣的人選擇當官還是選擇經商,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前景,或者是停滯不前。
我很早的時候就問過大家一個問題:一個國家的經濟有沒有希望、是好是壞,第一個要看什麼?看這個國家最聰明的那些人在幹什麼!他們是在經商做企業,還是在政府鉤心鬥角?如果這些人在經商做企業,那這個社會就會很好地發展;如果聚集在政府,那他們更多地就是在消耗資源。
我不否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但是我們國家最重要最稀缺的資源,就是企業家。好鋼用在刀刃上,最優秀的人才,讓他們去做企業家,讓他們做企業經商賺錢,給別人帶來快樂,然後自己再獲得快樂,這是最重要的。
訪談人:龍先生您接觸的企業家最多,您覺得中國企業家的共同特征是什麼?
龍永圖:應該說中國的企業家也就是在改革開放把市場經濟的理念引進來以後才出現的。計劃經濟時代沒有企業家,隻有廠長,廠長也是官員。所謂企業家就是在市場經濟裏麵做蛋糕的人,這些人把蛋糕做得越來越大,然後可以分享這個蛋糕的人也越來越多。而政府官員基本上是管理做蛋糕的體製的人。一個國家如果管理做蛋糕的體製的人太多,或者說最好的人都去管怎麼分蛋糕,這個蛋糕會越做越小。隻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越來越多的人去做這個蛋糕,這個蛋糕才會做大。
我覺得中國的企業家群體現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主要是因為我們搞市場經濟的時間還比較短,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有很多的反複,使得我們中國真正優秀的企業家很難湧現出來。
前幾天我參加中央電視台關於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評選,我看他們越評就越困難,他們找不到真正能夠代表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家的人,或者很難找,這就說明我們現在誕生企業家的環境並不是特別好。
在這一點上我還是比較擔憂的,如果一個國家製造大批優秀企業家的大環境缺失的話,那麼這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潛力後勁兒就很難說了。所以有些省裏的領導請我去給他們講怎麼發展經濟,我就說怎麼創造一個不斷湧現優秀企業家的環境,是政府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
所以現在就是要呼籲創業的精神,隻有一批批創業的人不斷地加入到企業家的隊伍中來,企業家的隊伍才會有生氣。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創業的精神比改革開放初期少了,這是很大一個問題。為什麼考公務員的人那麼多,比例那麼大,一個崗位幾千人、上萬人去爭,我感到很憂慮,這說明大家的價值取向開始發生了變化,不願意去創業,就願意搞一些很穩定的工作,這種價值取向對一個國家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們今天講企業家的問題,我主要就是呼喚企業家精神,呼喚創業的精神,這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中心。
二
訪談人:其實圍繞著現在市場中的企業和企業家的爭論特別多,我們今天三段語錄,圍繞著這三段語錄我們來進行一個討論。
先來一起看一下馬雲的語錄。這是馬雲在2010年6月的全球企業家論壇上講到的,他說,“社會普遍認為企業家和商人一定是唯利是圖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賺錢,企業家對此憤憤不平。今天很多人都在說,社會上有很多的弱勢群體,某種程度上講,今天的企業家也是一個弱勢群體”。張教授您看,馬雲先生說企業家也是一個弱勢群體,那可能普通的百姓就說了,您都是弱勢群體了,我們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更弱勢了嗎?很多人可能不同意他的這種說法。
張維迎:我認為某種意義上他講的有一定的道理。他所謂的弱勢群體,我理解就是說,可能受到一些不按規矩出牌的傷害,就是沒有安全感。如果一個人有安全感,他就不會屬於弱勢群體。目前來講,我想中國企業家安全感很低,這就是為什麼好多人移民、辦綠卡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馬雲的話,我想說的是,我們中國人太願意從動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叫“誅心”。就是說一個人在社會當中做什麼事,你問他做這個事兒的動機是什麼?我覺得這真的不重要,我們要關心的是企業家他實實在在在做什麼。
企業一定要賺錢,賺錢是一種責任。什麼意思呢?誰有能力承擔責任,誰才能夠賺大錢。如果一個人隻有能力為自己承擔責任,那對不起,你隻能當個體戶或者當一個普通職員。你能為100人承擔責任,你可以管100人的企業。馬雲要為幾千萬人承擔責任,淘寶網賣東西的人,阿裏巴巴上銷售的企業,任何一個坑蒙拐騙,都會影響到阿裏巴巴的聲譽,所以馬雲要保證這個市場的可信性,保證大家對別人的產品有信心,這是他的責任。你能承擔這個責任,你就可以賺錢。你承擔不了這個責任,網站上坑蒙拐騙的事一大堆,那你最後肯定完蛋。
訪談人:我記得您說過,追求利潤是企業家最大的社會責任。
張維迎:利潤實際上是社會考核企業家的一個辦法。你用了社會的資源,怎麼衡量你是否為社會作了貢獻?好多人占用了很多社會資源,整天浪費卻不作任何貢獻。而企業家用了社會資源,為社會作了貢獻,創造了就業,創造了利潤。這也是別人容易誤讀的地方,所以我今天要特別強調一下,利潤是一種責任,你有能力為別人承擔責任,你才能夠賺錢。
龍永圖:社會上對於企業家當然也有很多不同的態度,有些人卑躬屈膝,有些人去巴結,有些人就是無原則地吹捧,實際上是吹捧他的錢,但是我覺得更多的人是對於中國的企業家不理解,馬雲這句話實際上是體現了他們在社會上很多行事的方式,不為大家所理解,所以就變成了弱勢群體。並不是說他沒有錢才是弱勢群體,如果一個群體不為社會所理解,有很多的冤屈,有很多的委屈,也算是個弱勢群體。
我覺得馬雲能引入這段話,實際上表現了我們中國對於企業家的很多事情是不理解的。很多企業家承擔著一個非常大的責任,就是為我們創造就業機會,創造財富,特別是創造就業機會。對於企業家,我們應該多一點理解,他們也不容易,特別是中國企業家很少的情況下,對企業家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注、更多的鼓勵。
社會上現在有一種仇富傾向也是不對的,企業家身價十億、百億、千億,對他們本身來講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他們都在為社會做事情,所以我就覺得對於他們這些人,社會要多一點寬容,政府要多一點關心、多點鼓勵,為企業家創造一個健康成長、蓬勃發展的大環境。我理解的馬雲這段話就是這個意思,就是呼籲整個社會對企業家群體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