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有平和積極的心態時,一個較好的狀態就被調整出來了,自然能生出很多智慧,更切合實際地去看待一些問題,特別是你遭受挫折和不公平待遇時,不至於被情緒化蒙蔽了眼睛,而且還會表現出極強的學習能力與悟性,也能對你所打交道的人產生積極影響。這其實就是所謂的“氣場”,你可以通過“禪悟”等方式來達到這種狀態,排除雜念,回到真正天人合一的感覺中來。這個時候就如“嬰兒”一般,潛在的學習力、創造力和感染力都能夠被很好地激活,並得以集中釋放。
我們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一整套可行的方法論體係來作為支撐,注定是要走很多彎路的,甚至還會掉進萬丈深淵,永遠失去東山再起的機會。非常坦白地說,我們中國人在這方麵欠缺太多。傳統世俗文化中,太多強調感覺、運氣、天命、藝術、獨特、摸索、知識和實踐等這些要素,而不太注重方法、係統、可行、步驟、方案、細化、量化及模型這些東西,結果造成絕大多數人做事情“跟著感覺走”、“摸著石頭過河”、“隻可意會不可言傳”、“關鍵靠悟性”、“這不是科學而是一種藝術”、“知道大道理就行了”、“道理都是相通的”,導致失敗比例之高達到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倘若你想提高成功概率,就必須在此狠下工夫。
不管你從事什麼職業,不管你身在哪行,要想在事業上獲得較大成功,沒有一定的前提和基礎是不行的,其中又包括能力、經驗、人脈、曆練、成功案例等,這些都需要在選定領域不斷積累、沉澱、優化和升級才能取得。如果你經常練“空中飛人”,或者不去積極主動爭取這些東西,寄希望於別人施舍和賦予,也許再過兩百年,你還在原地踏步,離成功依舊遙遠。
人性是什麼樣子的?究竟是善還是惡?這是人類永遠探究的一個話題,我們誰也說不清楚。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如果僅僅還是停留在“善”與“惡”二分法的理解和爭辯上,你現在還不太適合從事經營管理工作,更不適合創業,最起碼難以做到很高的位置,在社會上也難以真正混好,更談不上事業成功。人性是複雜的,也是比較微妙的。所有經營模式和管理製度的創新,以及具體運營過程的把控,都是建立在對人性複雜性的理解和把握基礎之上的。好的製度和管理,如同大禹治水一般,能利用人性的複雜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發揮其積極作用,限製其消極方麵,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真正做到利益最大化。
如果你不甘平庸,想在數以萬計的人中脫穎而出,職業生涯得到長足發展,逐漸成長為真正的人才,從小處說能對得起父母妻兒,做到養家糊口,從大處說能給公司、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揚名立萬,就必須以這些核心要素為基礎,建立一個較為理想的配套體係,在良性循環的基礎上獲得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