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以心對鏡,無怨無悔
休言極樂苦難生,才說難生是障門。佛力自能除業力,信根端可拔疑根。
——弘一法師
有一次,懸空寺的方丈空若禪師給弟子們講了這樣一則寓言: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京城長安十分繁華,在京城的城西,有一家磨坊,磨坊裏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子,它們是好朋友,馬在外麵拉東西,驢子在屋裏推磨。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這匹馬被玄奘大師選中出發經西域前往天竺取經。
一去便是十七年,當這匹馬跋山涉水地從遙遠的西域載著經書回到長安,來到磨坊見到昔日的老朋友驢子時,老馬談起了這次旅途的經曆:浩瀚無邊的沙漠,聳入雲霄的山嶺,淩峰的冰雪,熱海的波瀾……那些神話般的境界使驢子聽了極為驚異。驢子歎道:“你有多麼豐富的見聞啊!那麼遙遠的道路,我連想都不敢想。”
老馬感慨地說:“其實,我們跨過的距離大體相等。當我向西域前行的時候你一步也沒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師有一個遙遠的目標,按照始終如一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你被蒙住眼睛,一生圍著磨盤打轉,所以永遠走不出這個狹隘的天地。”
講完寓言,空若禪師對弟子們說道:“佛,就是要有佛的目標。”
所以弘一法師指出:“無論修行哪一種法門,都必須先具備信心,若信心不具足,在順境或逆境現前之時,就會產生問題了。否則,站在路上——不走,終無到家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