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啊,找啊,找朋友
同艾森豪威爾總統舉行會談,說來說去,繞了半天彎子,中心思想就是借錢。
艾森豪威爾和麥克阿瑟不一樣,麥克阿瑟幫助日本多少有被動的成分,但是艾森豪威爾不同,他是真把日本當做朋友看待。
縱觀冷戰格局,艾森豪威爾看得相當透徹,日本在東亞擔當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是美國海外利益的重要支點,對這樣的盟友,撫危解困自然不在話下。
艾森豪威爾顯示出了他的大方和豪爽,在短短一周時間內岸信介就從世界銀行和華盛頓進出口銀行借出3億美金。
3億美金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日本外彙儲備一半的數額!這筆錢,真的是及時雨!灌溉和電力的很多關鍵項目得以繼續推進,輸了血的日本立即生龍活虎起來,從“大蕭條”中重新站了出來。
岸信介明白,絕對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他當初犯下錯誤,對經濟發展操之過急,現在他吸取教訓,開始抑製投資過快增長。
隨後,岸信介開始對日本金融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治理。
大國崛起,必須要有四個條件,第一是沒有戰爭,第二是重工業發展迅速,第三是外部環境寬鬆,第四是金融業健康發展。這四原則適用於任何國家的發展,如果在其他方麵都做得不錯,可是在金融業卻瘸了腿,那麼這個國家一定是外強中幹。道理很簡單,因為金融業是國家經濟的融資機器,這台機器運轉是否正常,直接影響到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隻可惜有些國家不明白這個道理!
岸信介指令日本銀行兩次提高利率,減少放款,縮小企業投資規模。接著製定《綜合緊急對策綱要》,采取削減財政投資15%、限製輸入、振興輸出、拯救中小企業等綜合治理對策。為進一步擴大出口,1957年11月,他又上東南亞訪問了。
這次岸信介臉皮更厚了,繼續打著加強友誼的旗號進行商品推銷,他這次去的國家遠遠超過了上次,先後到達南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還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岸信介真的是一個優秀的推銷員,他的努力很快見了成效。1958年6月,日本經濟再次出現高速增長。國民生產總值以平均10% 的速度遞增。百姓不再關心糧價,而是你買得起洗衣機、電冰箱、黑白電視嗎?
像不像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時候?沒錯,日本在那個時候,這三大件就齊活了。
也是在這個時期,日本開始扭轉出口產業格局。戰前絲綢和棉花是具有代表性的出口商品,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輕工業的出口數量仍占據出口總額的一半。但是,這些產品技術含量低,還要麵對來自東南亞各國的強勢競爭,出口利潤受到影響。因此,日本經濟部門作出了改變出口產業結構的行政指導,製訂了鼓勵企業家向重工業和化學工業投資的計劃,鼓勵生產高科技產品,尤其是電子產品。日本隨之開始大量生產電器、汽車,鋼鐵業逐漸取代輕工業成為主要出口物資,出現了第二次經濟發展高潮!
在美國的幫助下,日本終於徹底走出了低穀,迎來了它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