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2 / 3)

康熙麵色一凜:“朕知道你的意思,不管是宗親還是權貴,也不管是一人還是一群人,既然他們膽敢鑄造假幣,動搖我大清國本,不論首從,皆是死罪,朕絕不輕縱,更不會姑息。”

康熙,一臉鄭重,意氣風發。

隔日,京西某酒館內。

康熙與費揚古皆是一身便裝,兩人正坐在一起喝酒。

康熙端著酒杯,並不急著喝酒,眼睛暗暗打量周邊:“為什麼不直接到寶福局查,卻拉我來此喝酒?”

費揚古麵色一頓,回想起東珠的話。

“此事要想查到源頭,其實不難,細想想,無論真幣、假幣都得靠匠人來造,隻要找到匠人就找到造假的源頭了,至於如何找到匠人,你自是清楚的。”

費揚古收回思緒,神色淡淡回複康熙:“這裏比直接去寶福局更容易查到源頭。”

康熙一臉疑惑地看著四周,卻無任何發現。

費揚古壓低聲音:“來了!”

康熙急忙順著費揚古的目光看去,幾個穿著明顯比旁人少的壯漢進入酒館,直接坐在了康熙旁邊桌。其中一人一身肥膘,另一人剔著烏青的光頭。幾人剛一落座,店小二就熟練地端上了酒水菜肴,顯然是常客。

肥膘拍了拍身旁之人,大大咧咧地問道:“哎!老鐵頭,上半年的活兒這個月就該結了,完了你是家去呢?還是再打點零工去?”

被喚老鐵頭的漢子咂摸一口酒,笑著回道:“瞧你這話問的,你還不知道嗎,咱們如今去哪兒不去哪兒的,哪由得了自己啊!”

肥膘嘿嘿一樂:“也是!這說起來啊,給紅房子裏的那位幹活,還真不如去小黑屋幹活好,小黑屋雖說累點、苦點,半年的活兒兩個月就得趕出來,但是工錢給的是三四倍之多啊。”

老鐵頭一口喝幹碗裏的酒:“這都是拿命換錢,有啥好壞的,給錢,俺啥事都幹。”

肥膘夾了一塊子豬頭肉蘸著醬醋蒜汁吧唧吧唧地嚼了,而後又接語:“這小黑屋的主人也是鬼得很,每次皇家的活剛幹完,他不知怎的就知道了,大半夜的突然把哥兒幾個拐走,蒙著眼睛帶到小黑屋,那小黑屋也鬼得很,不刮風,不下雨,連點別的聲響都聽不到,第一次去給俺差點嚇尿了,以為誰要綁票俺呢。”

老鐵頭笑了,又給肥膘倒滿了酒:“綁你作甚?剮了你一身肥膘賣肉啊,怕是還沒有這盤子裏的味道好呢!!”

其他人一聽哈哈大笑,肥膘罵了句髒話,隨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不再搭話。

康熙聽到此處麵色雲裏霧裏,顯然不得其解,便把目光遺憾看向費揚古。不料費揚古已經起身,朝外走去。

康熙神色意外,趕緊跟上。

出了門,走至街口,康熙忍不住開口:“哎,這事情還沒弄清楚,怎麼就走了?”

費揚古看著一臉懵怔的康熙,神色淡然:“剛才咱們去的酒館是離寶福局最近的酒館,寶福局的鑄幣工人們放工後一般都會去喝上兩杯。剛才那幾個人剛一進來,還沒說話,店小二就送上了酒菜,說明他們是常客。你再看他們的穿著,明顯比常人要少,是因為鑄幣的時候爐溫高,太熱,自然就穿得少了,所以那幾個人就是既造真幣又鑄假幣的匠人了。”

康熙回想著剛才幾人的對話,依舊有些不明就裏:“哦,原來他們就是寶福局的匠人,可是他們說的都像江湖黑話,完全聽不明白啊。”

費揚古:“這有何難,你沒聽他們說紅房子和小黑屋嗎?這紅房子自然就是指宮中,因為宮牆是紅色的,所以便這麼稱呼。那小黑屋,自然就是造假錢的黑窩點。”

康熙恍然明白過來,極為認同地點點頭:“所以,這些匠人上半年給朕鑄真幣,下半年就去小黑屋鑄假幣了——怪不得他們說在夜裏被拐走,蒙著眼,又去了個密不透風沒聲響的地方。可若是如此,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小黑屋在哪兒,咱們怎麼查啊?不如,朕下一道旨意把這些人抓起來慢慢審,不信審不出來個所以然!”

費揚古眉頭微擰,趕緊阻止:“萬萬不可,千萬別打草驚蛇!既然匠人這裏暫時無解,那就想想原料的問題吧。”

康熙恍然所悟:“你是說寶福局和銅礦的往來賬目?對啊,這些礦都是朝廷督辦的,一筆一筆都有記載,查查就清楚了。”

費揚古點頭確認。

看著費揚古,康熙笑道:“看你平時不聲不響的,遇到事情卻如此睿智,真是難得的人才!”

費揚古心中一動,暗道,這也並非是我之睿智,慧在東珠。

想到此,費揚古淡淡地笑笑,轉而看向街頭周邊的小攤販,神色間充滿期待:“費揚古能得伴聖駕,自然要為聖上殫精竭慮,如此方能不負百姓所托。”

康熙讚賞地看著費揚古點了點頭,又在其肩膀上輕砸了一拳:“好樣的!”

費揚古卻有些隱隱的不安和受之有愧。

鹹安宮中。

貴太妃一邊煮著奶茶,一邊聽著昴格爾的彙報。

昴格爾:“主子,皇上身邊的費揚古可是個極聰明的主兒,現在由他幫襯著皇上查辦此案,照這樣下去,小黑屋的事必定要漏,主子是否要通知他們立即轉移。”

貴太妃淡然一笑:“沒這個必要。”

昴格爾神色微驚:“那就等著他們去查抄?那我們——”

貴太妃眼波淩厲,狠狠瞪了一眼昴格爾:“我們?此事與我們何幹?”

昴格爾立時愣住:“這……若是小黑屋被查抄,那家的店主說不定會將事情供出來,那我們……”

貴太妃冷笑:“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這事隻有爆出來,後麵的事情才好辦。”

昴格爾麵色忽明忽暗,似懂非懂。

深夜,乾清宮內燭火通明,康熙和明珠麵對麵地坐在案幾旁,麵對著中間小山般的賬本一本本地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