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皇嗣之爭計中計(2 / 3)

“叔王!”康熙十分感慨,與嶽樂的談話雖然次數極少,但每一次都有如行雲流水,暢快舒服,“如此,朕也無須諱言,便直說了。叔王,眼下這事情著實難辦,侍衛們朕是罰了,或許可以因此與他們講情,不必再受追究。但是九門提督與領侍衛內大臣這兩個位子。輔臣已經上了折子。這官員的升降變遷,朕尚未親政,是難以左右的。”

“以往六部尚書、封彊大吏,那些一二品的官職動遷,皇上也未見如此憂心。為何會對這兩個位子警惕?”嶽樂說。

“這不一樣,事有輕重急緩。九門提督與侍衛總管雖不是什麼權位,但畢竟關聯著內外城的安全,在這個時候因為這樣一個荒唐的理由調換。而補任的人選又是鼇拜的親信……叔王應當明白這中間的厲害。”康熙毫不避諱。

“皇上的憂慮,其實也是臣的憂慮。不過,皇上不必擔心。這位子如今能換,難不成日後就永遠鐵打不動了?依臣看,這倒是一塊試金石。誰要換就讓他換去。若是換了能讓他心安,做事越發大膽起來,皇上正可以坐等機會。況且,還有一招便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今日皇上出外遇險,這內外城負責安保的大臣換的換罰的罰,若是日後再有個閃失,恐怕所要承擔的就不是除職、挨板子這樣簡單了。”

“叔王好計策!”康熙豁然開朗,對著嶽樂,先是欣喜異常後又有些沮喪,“叔王,是朕小心眼了,以往應多多倚重叔王才是。也許那樣,王登聯、蘇納海他們就不必枉死了。也許那樣,湯瑪法還可多壽幾年。”

“皇上。此一時彼一時。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嶽樂見天色不早,便有跪安之意,但康熙卻興致正濃。

“叔王。朕自登基之日起便時常惶恐、時常憂慮,唯恐江山社稷在朕的手上有個閃失,這些年雖有皇瑪嬤在內宮中提點一二,但朝堂之上許多事情,朕還是覺得像是腳踩浮雲,沒有根基。今日與叔王一席話,突然感覺有了依靠,心裏踏實多了。”康熙看著嶽樂,此時眼前便閃過妍姝的身影,忍不住問道,“妍殊……好些日子沒見了,她,還好嗎?”

“謝皇上惦著。柔嘉公主一切安好。”嶽樂的目光有些遊離,他正在掙紮,要不要告訴皇上實情,終於,他還是忍下了。

“怎麼?”康熙從嶽樂眼神中的一絲恍惚中分明看到了不安,“哪裏不好?”

“沒有。”嶽樂忙遮掩過去,“夜深了,皇上還請早些回宮安置,臣也該告退了。”

“跟叔王暢談,總覺得的時間過得很快。”康熙點了點頭。

嶽樂跪安,退下。

“曹寅。”康熙喚道。

“奴才在。”

“明日,你親自去柔嘉公主府探視。帶些南邊進貢的綢緞,就說如今天暖了,給公主添些春日的衣裳,務必要親自見到公主。”康熙心猿意馬,嶽樂眼中一閃而過的猶豫讓他十分擔心,很想立即知道妍姝的情況,她到底好不好。

“是。”曹寅一如往昔地聽命,立即退下。

坤寧宮中,赫舍裏·芸芳輾轉反側,難以成眠。

聽得外殿有動靜,便問道:“是柳笙兒嗎!”

“娘娘,是柳笙兒回來了。”

“進來吧!”

大宮女柳笙兒進入寢殿,走到床邊,赫舍裏已經掀開帳子:“怎麼樣?”

“打聽清楚了。昭妃娘娘果然失蹤了,如今生死不明。皇上今日出宮就是去遏大人府上,但是好像也沒有什麼結果。回來的時候還在街上遇到兩名朝廷官員毆打鬧事,仿佛十分不悅。”柳笙兒將打聽來的事情原原本本說給皇後。

“兩官員鬧事?”赫舍裏眉頭微皺,“誰?”

“是蘇輔家裏的大爺和鼇輔家的舅爺。”柳笙兒據實相奏。

“哦?他們兩個?此事牽連兩位輔臣,皇上恐怕會有難處。皇上回宮了嗎?”赫舍裏當下更是睡意全無,索性下了床坐在榻上。

“皇上已經回宮。現在武英殿召見安親王。”柳笙兒體貼地給皇後披了件衣裳,又倒了杯熱茶。

“哦?”赫舍裏心中滿是疑慮,還想再問,正看到桂嬤嬤端著熱湯盅入內,便說道:“笙兒,你也累了一天,先下去歇著吧。”

“是!”柳笙兒退出去的時候,小心翼翼地將殿門關好。

“紅棗當歸烏雞湯,娘娘快喝了吧,喝了,身子就舒坦了,還能睡個好覺。”桂嬤嬤將湯盅端到赫舍裏麵前。

“先晾晾吧!”赫舍裏麵露憂色,“按理說,皇上回宮應當去找太皇太後商議,但是為何卻宣安親王入宮議事?”

“咳。皇上這兩天為了秋榮的事情,正跟太皇太後僵著呢!”桂嬤嬤用勺子舀了一口湯,遞到赫舍裏嘴邊。

赫舍裏接了,緩緩咽下:“怎麼?”

“那個秋榮不是有喜了嗎?按規矩是不能留的。太皇太後封鎖了消息,讓蘇麻喇姑派人給她送了打胎的藥茶。可是皇上親自端著藥碗送回了慈寧宮。給太皇太後氣的,當下便摔了藥碗,聲稱再也不管皇上的事情了。而皇上呢,不以為然,居然還讓秋榮在乾清宮偏殿的廂房裏住下,還撥了兩個人專門侍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