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疾風驟雨頃刻至(3 / 3)

至此,東珠才大夢初醒。

額娘頭上纏著白紗,麵上有青腫淤血,目光呆滯地癱在炕邊看著幾位嫂嫂和老嬤嬤們正在給瑪嬤換衣裳。

跟了瑪嬤一生的查嬤嬤早已哭得不省人事。

瑪嬤屋裏內堂外廳皆跪滿了人,本家的嬸娘、伯母和一眾堂姐妹,就連瑪嬤一向不待見的阿瑪的側福晉也領著她的女兒跪在外間。

“東珠。”額娘看到她像看到救星,立即抱著她哭了起來。

“額娘,您別在這裏哭,瑪嬤不喜歡。”東珠的聲音很輕,她用力抱了抱額娘,又拍了拍她的臉袋,這才鬆開手,向那張大榻走去。

那裏安安靜靜地躺著的,正是最疼愛她的瑪嬤。

東珠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幕,雖然她隻看了一眼,但卻永久地釘在她的心上。

雖然嫂嫂們已經為瑪嬤清理過遺容,重新梳了頭,換了衣裳,但是東珠仍然可以看到在巨大的衝撞中瑪嬤所受到的傷害。

瑪嬤的遺像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然而她看到了在瑪嬤懷裏的一個小罐子,居然是完好的。

“你瑪嬤摔出去的時候是後腦著地……”額娘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她仰麵躺在那裏,眼睛睜得大大的,可是你知道嗎?她嘴角還含著一點兒笑意,我看到她手裏像抱著嬰兒一樣抱著這個罐子,我想,她之所以會笑,就是因為她覺得她沒讓這個罐子摔破。”

東珠以前不知道一個人突然昏厥是怎樣的感覺,但是現在她知道了,她的頭像是懸了千斤巨石一樣沉,沉得站不穩腳跟,眼前也全是亂舞的金星,突然間渾身都不聽使喚,身子便直挺挺地厥了過去。

東珠不能相信,自她記事起就一直嗬護她的親祖母就這樣離去了。

起初她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並沒有太多傷感,因為她以為祖母以這樣的方式為自己鋪路,也是假死離開人們的視線,然後悄悄安排她出宮以後的事情。

可是,當她親眼看到祖母的遺體,她愕然了。

接下來的幾天,她失去了語言和思考的能力,很多人說她是太過傷神所以導致心迷,也有人說她被魘到了。

其實,她是清醒的,她隻是不能接受這個事實。

直到那一天,看到悲痛神傷的阿瑪與額娘,看到在火葬中一點點被吞噬的有關老祖母的一切。

她才知道,這世上最愛她、最寶貝她的一個人就這樣離她而去。

康熙六年二月中和節,這是民間稱為“龍抬頭”的日子,自此之後萬物複蘇,春暖花開。中和節最早是由唐德宗提倡的,如今在清宮中還是第一次過。

一大早,皇上就率宗室子弟及輔臣前往先農壇祭祀,這是與往年相同的“春祈”,程序一般無二。

隻是午膳安排的極有意思,內務府安排聖駕一行在京郊找了一處普通的農田,在田間地頭吃了一頓“春禧飯”,裏麵是百果五穀煮成的糙米粥,寓意自然是天子與一班大臣及皇家子弟都要體恤耕者之辛。

皇上還親自幫農家犁了會兒地。

於是,周邊百姓聞風而動,將這裏圍得水泄不通,人頭攢動中有人觀望,有人感慨,有人落淚。

經曆了去年一整年的圈地換地風波,土地蕭條,再沒有人願意種地,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辛苦耕種的地是不是在收獲時又被換給別人。

天子的行為,讓所有人不安的心都定了下來。

農事為天。

眾人稱頌。

百姓感恩。

而看到跪在田間地頭那黑壓壓的人群與滿耳“聖明”的稱頌聲,少年天子更是感動不已,他當即下令命所有隨行大臣自選一戶農家,幫其犁地,並救助疾困。

所有的大臣們當即傻了眼。

先不說那些文官,就是武官也頗有為難,隻是礙於皇命與百姓矚目,勉強為之。

光著膀子犁了一趟地的鼇拜捅了捅坐在地頭喝水的遏必隆,“皇上背後又有高人指點”。

遏必隆看了他一眼:“不管是誰,這局麵好就是了。”

“錯。大錯!”鼇拜不以為然,“我們要的是一位有真才偉略的天子,而不是後宮的牽線木偶。”

“鼇公!”遏必隆臉色突變,立即警告鼇拜慎言。

鼇拜壓低聲音:“我細細查了長公主出事當天的全部經過,那匹馬也找到了,在左腦處有一個小洞。”

“你說什麼?”遏必隆圓潤的眼眸突然瞪了起來,額上筋骨盡露。

“行事萬分隱藏,手法卻極為精準,應是有人預先隱藏在馬車必經的路上,以飛弩之物將鋼針打入馬腦。這馬才會突然驚瘋,拚了命地橫衝直撞。好狠毒的計策,對待一個古稀老人……”

“當真?”遏必隆難以置信。

“自然。我已命人將鋼針取出。”鼇拜從懷裏掏出一個小布包,“接下來的事,你自己去查吧。我聽宮裏的眼線說,當日慈寧宮請老公主入宮仿佛提及了幾件陳年舊事……而老公主一出宮就遇難,你自己去想想這裏麵的事吧。”

鼇拜說完,咬了幾口餅子,又拿起鎬頭繼續刨地。

坐在埂邊的遏必隆麵如黑幕,一個字也未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