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笑談世界民主化浪潮(3 / 3)

主:在全球化時代,所有曆史學家希望所有的國家都往前走,不僅是中國。

客:當時您年輕的時候的理想是這樣嗎?

主:年輕的時候就不懂政治。我給你講一個年輕時候的故事,抗日戰爭,我是在上海,從上海逃到四川重慶,我是在銀行做工作的,國民黨在重慶的政府有一個經濟部,經濟部下麵成立一個農本局。農本局是從許多銀行裏麵找幾個人來辦的,我是被找去辦農本局的一個。同時呢,那時候國共合作,毛澤東和周恩來到重慶見蔣介石,毛澤東不久就回到延安去了,周恩來一直在重慶參加全國政治協商委員會,這個全國政協是國民黨成立的,一直到今天。周恩來的秘書叫許滌新,是搞經濟學的,我也是搞經濟學的,所以許滌新一早就跟我是朋友了。周恩來跟其他的人一樣,每個月至少開一次座談會,小規模的,一二十人,研究世界大勢,我每一次都參加周恩來的這個會議。周恩來每一次都講,我們共產黨主張走民主道路。我們那時候大家都討厭國民黨的專製,後來推舉了社會的5位重要人物,到延安去訪問毛澤東,“窯洞對”大家都知道的嘛。“窯洞對”就提出,中國長治久安怎麼辦?毛澤東說,就是走民主道路。所以那個時候我們是相信共產黨是要走民主道路的。是這麼個情況。

那時候看孫中山的書是要走民主道路的,可是蔣介石當權後,是搞專製,所以大家都討厭蔣介石的專製,是這樣的情況。

客:說到孫中山,正好請您談談辛亥革命。

主:辛亥革命很有趣味,我的看法,辛亥革命是把中國曆史開辟了一個新時期,非常重要的,今天來紀念辛亥革命是應當的。辛亥革命之後中國是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叫做北洋政府;第二階段是國民黨政府;第三階段叫毛澤東時代;第四階段就是改革開放。北洋政府大家都認為是最最壞的政府,可是北洋政府做了很多好事情啊,不是很奇怪嗎?這些軍閥什麼都不懂,他能怎麼做好事情呢?因為軍閥不懂,關於文化部分,他就請學者來擔任,比如教育部長就請蔡元培,蔡元培就做了很多好事情。所以軍閥時代,軍閥不管文化。毛澤東不一樣,他不僅要管政治,甚至他也要管文化,所以“知識越多越反動”。這是個很有趣味的事情。(笑)

民主是軌道,是誰也不能違背的一條規則

客:您看,蘇聯解體、蘇共垮台很大一個程度上在於蘇聯共產黨失去了他所代表的階級,對不對?就是他當時不能代表工人,也不能代表農民,不能代表無產階級。他隻能代表官僚階層,老百姓對蘇共失去了信心,蘇共自己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但是我黨提出了三個代表,提出了先進性教育;應對全球化,我們又提出了和諧社會的理論;應對現在當下日益緊迫的環境問題,我們又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您不覺得我們的理論是與時俱進嗎?

主:我覺得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大家都明白,應該分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打倒四人幫以前,毛澤東時代;第二個階段就是改革開放時代。毛澤東時代都是往蘇聯一邊倒,現在研究毛澤東,越研究越清楚,毛澤東很多是跟著斯大林走的,隻有一點是他自己創造的,打麻雀是他創造的。蘇聯的道路走錯了,結果毛澤東時代許多都是破壞中國的,沒有好處。改革開放就改變了,我們自己走自己的道路,講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嘛。我們提出的口號實際上都是儒學的口號,我們與時俱進、和諧社會……

客:三個代表呢?

主:三個代表跟孔夫子沒有關係,孔夫子不懂三個代表(笑)。這些都是很對的。我們改革開放之後,從口號裏麵可以看出來,不僅有馬克思主義,還有儒學在裏麵,我覺得提儒學的一些原理,今天到處成立孔子學院。我們不僅要接受世界的好東西,我們還要承繼中國的好東西,這個原理是對的。具體的東西呢,因為我年紀大,了解得少,所以不能談。

客:那您覺得現在中國現代化進程最大的問題?有沒有歐美國家哪一個國家的發展經驗最值得中國借鑒,因為您年輕的時候走過很多國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主:我認為,改革開放是我們從軌道外麵走錯了路回來了,回到軌道上麵來了。我剛剛講的,跨上一步,還有第二步還要跨,還正在跨的當中,是這樣的狀態。我認為第二步遲早也是要跨的(笑)。我們由於第二步還在跨,沒有完全跨上,所以我們有許多事情跟各地發生了矛盾。譬如去年那個諾貝爾獎(笑),這個問題鬧得很厲害。這個事情我們有點被動,好多跟我們友好的人都批評我們。我想,我是樂觀主義者,我們國家一切不符合現代化的事情會慢慢地一步一步改的(笑)。

客:我問一個具體的問題,西方學者評價民主政治和政治進步主要有三條標準,一個是多黨競爭;第二個是國家領導人的直接選舉;第三個是三權分立。但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不是照搬西方的體製,所以我想,您是不是可以談談超出這三條範圍之內,還有沒有另外的民主化的方式,民主化的政治?超出這三個衡量標準之外?這個在福山和俞可平的對話中也討論過。

主:你這個問題就走進了禁區裏麵去了(大笑)。

我的看法是這樣子,世界曆史軌道這一條,民主道路這一條,民主不是一個政策,民主是軌道上麵的一條規則,誰都不能違背的,你可以慢慢地走,也可以快快地走。講民主,我有一篇文章說民主是三千年來的積累,是一步一步來的,積累到近代,有幾個重要的,第一個是多黨直選;第二是三權分立。這兩條是不能違背的。最近的變化,就是民主選舉時候要電視辯論,還有國際觀察團。國際觀察團去看了一句話不講,但是影響還是很大的。什麼都是慢慢的來的,俄羅斯走了很大一步,俄羅斯葉利欽宣布俄羅斯獨立,講清楚一點俄羅斯是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這講得很清楚的,事情是慢慢地要一步一步來,我認為你要走民主道路,多黨直選、三權分立是不可能違背的。你可以慢慢走,阿拉伯國家就在走,還沒有走上去嘛。

中國文化:30年河東?

客:因為時間關係我最後問您一個問題,就關於您談得比較多的文化問題。您講過“雙文化論”,您能不能說具體一點,講講中國古代傳統,如何和今天的現代融合。因為這兩年有一個講法,叫做“通三統”,我不知道您說過沒有,就是說要把儒家孔夫子的傳統、毛澤東的傳統,鄧小平的傳統融合起來,通起來。

主:雙文化論,所以提出來,因為改革開放大家都很高興。季羨林就提出30年河東、30年河西,說我們走了西方文化走不通了,還是要走自己的道路,以前是30年河西,文化的旗幟在西方,現在旗幟傳到中國來了,30年河東了。他提出之後大家都很高興,有幾次國際會議都提出這個命題。人家問我,我說我是不研究文化的,我現在年紀老了,在家裏隨便看書,我說,我關於文化的問題其是另外一種,我研究文化不是離開曆史來看,我是根據曆史來看的,要有曆史根據。我根據曆史來看,世界上有許多文化,本來有很多文化搖籃,慢慢變成隻有少數幾種,到最後,特別明顯的工業化之後,有四大文化傳統。我最近出版了一本書叫《文化學叢談》,是我的關於文化的一些看法。我寫了一篇引說,就是把整個書的內容簡單講了一講。許多文化搖籃經過很長的時間,千年、幾百年,慢慢融合成為四大傳統文化,一個是東方文化,以中國文化為中心,一個是亞洲南方,印度為中心;一個是亞洲西方的,伊斯蘭教為中心。還有一個是西歐的文化,西歐文化傳到美國去,這一個美國和西歐合起來是西方文化。我說這四大傳統文化等於一個桌子四條腿,這四種文化相互學習、相互吸收好的東西,凡是對整個人類都有用途的東西就形成一個新的文化,叫國際現代文化,不分東西不分地區。比如說電燈,本來是美國文化,但是現在全世界有電燈,電燈是國際文化不是美國文化了。可是有些東西是你本國的,本國的傳統還沒有成為世界的,就是現在的傳統文化。這個傳統文化,四大文化都不一樣,水平也不一樣,我講文化的結構就像一張桌子,四條腿是四個傳統文化;桌麵就是國際現代文化,這是大家都共同的。國際現代文化最重要的就是五四提出來的,科學和民主。現在每一個國家都是雙文化生活,既生活在本國的文化裏麵,又生活在國際現代文化裏麵,你不可能隻有本國文化沒有國際文化。

客:您覺得本國還有傳統文化嗎?

主:我們有傳統文化啊。四種傳統文化,有東亞的,有東方的文化,以我們為主體啊。非常重要。

客:是以我們為主體,但現在我們還有傳統文化嗎?因為顯然社會的基礎不再了,政治的基礎也不再了,比如我們講的仁、義、禮、智、信,這是我們的文化傳統。

主:你剛剛幾句話是馬克思主義(大笑)。今天全球化時代要把視野更擴大一點,我們不能拿一個主義來看一切。馬克思主義有好的,儒家也有好的東西,我們改革開放之後,儒學就慢慢恢複了,馬克思主義慢慢離開我們了,沒有完全離開,都在改變。因為文化是像水一樣流動的,他可以流動得很慢,他有穩定性但是還是流動的。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學為中心。我的看法呢,儒學好得很,但是要現代化。胡適認為要整理國故,不是複古而是更新,這個思想是非常對的。我寫了一篇叫“儒學的現代化”,儒學可以現代化,現在好多地方都在搞國學,這是一個好現象,但是搞中國文化不是來複古,而是更新。老的東西、不適應的東西我們要修改,孔夫子還天天在改變呢。我有一本小書在香港出版,叫做《孔子教拚音》,外麵不是搞了幾百個孔子學院嗎?孔子學院怎麼教中文呢?第一樁就是要教拚音嘛。孔子教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