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1 / 1)

出版說明

一、《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一百三十卷,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分為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記載了上起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曆史。它是作者司馬遷花費了十八年的時間和畢生心血,繼承父業完成的巨製。《史記》與班固的《漢書》、範曄的《後漢書》、陳壽的《三國誌》合稱“前四史”;與宋代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鑒》並稱“史學雙璧”。

二、《史記》以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為史書編撰的主線,各種體例分工明確:“本紀”記載曆代帝王的興衰和重大曆史事件;“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現的各個曆史時期的大事記;“書”為關於天文、曆法、水利、經濟、文化等方麵的專題史;“世家”記述了曆朝諸侯貴族的活動和事跡;“列傳”為曆代各階層有影響的人物的傳記。其中,“本紀”、“世家”、“列傳”三部分,占全書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寫人物為中心來記載曆史的。司馬遷以此創立了史書新體例“紀傳體”。

三、《史記》是一部偉大的名著,它反映了我國漢代以前三千年間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麵的發展過程。它不同於前代史書所采用的以時間為次序的編年體或以地域為劃分的國別體,而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反映曆史內容的一種體例。司馬遷善於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以自身極高的文學素養,塑造了曆史上諸多令人難忘的傑出人物,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四、本書的甄選以“最具才華”、“最為人稱道”、“最重要的曆史事件”為標準,選取《史記》中若幹佳作篇章,以精準的白話譯文,參考各類曆史文獻和資料,對原作進行一對一的譯寫。希望能夠以這種方式,為讀者呈現出原汁原味的《史記》、更易閱讀和欣賞的《史記》、更具有參考價值的《史記》。

五、本書針對文中出現的各個重要人物、時間、地名、曆史事件、民情風俗、曆史典故等加以詳盡的;對文中表述模糊和未交代的曆史背景以形式加以說明,便於讀者閱讀、理解、對照、參考。本書附有作者司馬遷的生平大事記年表,以及後世對其重要的評價,以供讀者閱讀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