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2)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健身。我相信有不少人會選擇去健身房鍛煉身體,但能一直堅持下來的寥寥無幾。我平時也特別喜歡去健身房鍛煉,可如果有一個星期因為身體不舒服而中斷了的話,再去就要做好久的心理建設。雖然心裏真的很想去,心情卻莫名其妙地變得沉重起來。

其實去了也就去了,但踏出第一步需要下很大的決心。

每天都去健身房鍛煉的人估計屈指可數,大多數的人都是一周去2~3次吧。這樣一來,就能夠看出健身和刷牙的區別了。

而那些我們想要將其培養成習慣的事情大抵都是我們自己想要做的事兒,抑或是覺得有必要一直做下去,但又覺得是很麻煩或是費心,總是在不經意間想要拖延的那些事兒。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雖然心裏明白堅持做一件事會收益頗豐,但總堅持不下去。

所以,我們傾向於設定目標,幾天一次或是一周2~3次。但是,頻繁設定目標反而不利於養成習慣,甚至會把難度提高。其實,人往往不擅長做那些偶爾才去做的事情。

日本著名的搞笑藝人西川潔經典的一句話就是“從小事開始好好幹”,養成習慣的方法就在於此。養成習慣不是放下狠話說“從明天開始,我就一定要怎樣怎樣”,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每天堅持做那件小事,這樣堅持下去,直到某一天突然中斷反而感覺內心不舒服。這個時候,習慣

就算是養成了。

什麼是憤怒的管理?

本書中所介紹的緩解焦慮的小習慣理論是建立在20世紀70年代產生於美國的一種憤怒情緒管理的心理訓練方法的基礎上的。

憤怒情緒管理的目的,並不是說再也不生氣、不焦慮,而是在該生氣的時候能夠好好地發泄情緒,而對那些不必生氣的事情能夠一笑了之。

其實,憤怒情緒管理理論最早是用來對犯罪嫌疑人進行矯正教育。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理論逐漸應用到方方麵麵。例如,針對公司高層的情緒管理課程、運動員的心理輔導、兒童的情操教育、夫妻情感補救以及針對父母進行的育兒講座,等等。

我在日本憤怒情緒管理協會擔任代表理事。協會成立於2012年,從第二年開始,我們每年都會統計參加情緒管理講座的人數。

根據統計結果可知,2016年來聽講座的人數已經超過了22萬人次。累計有超過60萬人次來聽過講座,他們都有憤怒情緒管理的需求。

82個緩解焦慮的小方法

在本書中,我將結合憤怒管理的理論和技術,介紹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簡單易行的小方法,使我們擺脫情感的控製,緩解焦慮的情緒。

例如,“不追趕信號燈”“每天乘坐不同的電車”“不買打折的東西”“不看八卦綜藝”,等等,這些是任何人都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的小事兒,隻要我們養成習慣,就能夠幫助自己從憤怒的情緒中逃離出來。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健身。我相信有不少人會選擇去健身房鍛煉身體,但能一直堅持下來的寥寥無幾。我平時也特別喜歡去健身房鍛煉,可如果有一個星期因為身體不舒服而中斷了的話,再去就要做好久的心理建設。雖然心裏真的很想去,心情卻莫名其妙地變得沉重起來。

其實去了也就去了,但踏出第一步需要下很大的決心。

每天都去健身房鍛煉的人估計屈指可數,大多數的人都是一周去2~3次吧。這樣一來,就能夠看出健身和刷牙的區別了。

而那些我們想要將其培養成習慣的事情大抵都是我們自己想要做的事兒,抑或是覺得有必要一直做下去,但又覺得是很麻煩或是費心,總是在不經意間想要拖延的那些事兒。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雖然心裏明白堅持做一件事會收益頗豐,但總堅持不下去。

所以,我們傾向於設定目標,幾天一次或是一周2~3次。但是,頻繁設定目標反而不利於養成習慣,甚至會把難度提高。其實,人往往不擅長做那些偶爾才去做的事情。

日本著名的搞笑藝人西川潔經典的一句話就是“從小事開始好好幹”,養成習慣的方法就在於此。養成習慣不是放下狠話說“從明天開始,我就一定要怎樣怎樣”,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每天堅持做那件小事,這樣堅持下去,直到某一天突然中斷反而感覺內心不舒服。這個時候,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