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如何通過創新性的手段解決中小企業貿易融資難問題是一個挑戰。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是長期以來阻礙企業發展的重要方麵,這幾年有日益突出的趨勢,根據2012年國際信用保險及信用管理服務機構科法斯集團(Coface)在上海等多地,針對中國內地“企業微觀付款行為”發布的《2015中國企業信用風險報告》顯示,企業通過賒賬銷售已經成為最廣泛的支付方式,比例已經從2007年的54.1%上升至2014年的89.6%。2014年發生逾期時,金額趨於增加,且更多受訪企業稱其平均逾期天數超過90天。56.7%的受訪企業表示,其被欠的逾期款項相比一年前有所增加(2013年時為45%),而20.5%的受訪企業表示其逾期款項相比一年前有所減少(2013年時為22.6%)。在逾期天數方麵,19.6%的受訪企業填寫的2014年平均逾期天數超過90天,而在2013年有此情況的僅為17.8%。內源性融資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滿足擴大再生產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客觀要求,而在外源性融資方麵,由於國內股票市場的準入門檻較高,很多中小企業受注冊資本和公司股本總額的限製,根本無法進入主板市場。迄今為止,銀行信貸仍是中小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但是,中小企業很難從商業銀行那裏獲得貸款。由於中小(或小微)企業的資信狀況較差、財務製度不健全、抗風險能力弱、缺乏足夠的抵押擔保,商業銀行為了盡量地減少呆賬、壞賬,基本不願意向中小企業放貸,而是把重點放在大型企業身上。從銀企關係的角度講,中小企業客觀上需要信貸的資金支持,而商業銀行又苦於中小企業條件不足而惜貸、懼貸,這就造成了銀企間關係上的信用隔閡。要突破這種隔閡,就必須尋求新的融資模式。正是因為如此,如何依托商務交易數據或者協同商務信息和數據,創新供應鏈金融方式,成為了目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關鍵。
第二,如何防範係統性的金融風險成為目前發展互聯網金融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供應鏈金融的實質是通過互聯網金融促進產業有序的、高效率的發展。協同商務或電子商務一旦脫離了信息化,金融性活動就有可能演化成虛擬、純粹的金融遊戲。隨著互聯網以及供應鏈金融這兩年的興起,目前國內出現了“泛互聯網金融”、“泛供應鏈金融”現象,亦即以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的名義進行資金套利套彙以獲得收益。這不僅沒有對產業實體經濟產生正麵影響,反而極大危害了經濟的有序運行,也造成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混亂。近年出現的鋼貿案件,以及由於套利套彙金融產生的交易數據和進出口行為造假,就體現了這一問題。因此,如何認識這些係統性的供應鏈金融風險,特別是產生這些投機性金融行為的製度、產業和環境因素,包括虛假的金融行為方式,已經成為保障供應鏈金融良性發展的關鍵,同時也是加強宏觀管理的核心。
第一,如何通過創新性的手段解決中小企業貿易融資難問題是一個挑戰。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是長期以來阻礙企業發展的重要方麵,這幾年有日益突出的趨勢,根據2012年國際信用保險及信用管理服務機構科法斯集團(Coface)在上海等多地,針對中國內地“企業微觀付款行為”發布的《2015中國企業信用風險報告》顯示,企業通過賒賬銷售已經成為最廣泛的支付方式,比例已經從2007年的54.1%上升至2014年的89.6%。2014年發生逾期時,金額趨於增加,且更多受訪企業稱其平均逾期天數超過90天。56.7%的受訪企業表示,其被欠的逾期款項相比一年前有所增加(2013年時為45%),而20.5%的受訪企業表示其逾期款項相比一年前有所減少(2013年時為22.6%)。在逾期天數方麵,19.6%的受訪企業填寫的2014年平均逾期天數超過90天,而在2013年有此情況的僅為17.8%。內源性融資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滿足擴大再生產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客觀要求,而在外源性融資方麵,由於國內股票市場的準入門檻較高,很多中小企業受注冊資本和公司股本總額的限製,根本無法進入主板市場。迄今為止,銀行信貸仍是中小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但是,中小企業很難從商業銀行那裏獲得貸款。由於中小(或小微)企業的資信狀況較差、財務製度不健全、抗風險能力弱、缺乏足夠的抵押擔保,商業銀行為了盡量地減少呆賬、壞賬,基本不願意向中小企業放貸,而是把重點放在大型企業身上。從銀企關係的角度講,中小企業客觀上需要信貸的資金支持,而商業銀行又苦於中小企業條件不足而惜貸、懼貸,這就造成了銀企間關係上的信用隔閡。要突破這種隔閡,就必須尋求新的融資模式。正是因為如此,如何依托商務交易數據或者協同商務信息和數據,創新供應鏈金融方式,成為了目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關鍵。
第二,如何防範係統性的金融風險成為目前發展互聯網金融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供應鏈金融的實質是通過互聯網金融促進產業有序的、高效率的發展。協同商務或電子商務一旦脫離了信息化,金融性活動就有可能演化成虛擬、純粹的金融遊戲。隨著互聯網以及供應鏈金融這兩年的興起,目前國內出現了“泛互聯網金融”、“泛供應鏈金融”現象,亦即以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的名義進行資金套利套彙以獲得收益。這不僅沒有對產業實體經濟產生正麵影響,反而極大危害了經濟的有序運行,也造成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混亂。近年出現的鋼貿案件,以及由於套利套彙金融產生的交易數據和進出口行為造假,就體現了這一問題。因此,如何認識這些係統性的供應鏈金融風險,特別是產生這些投機性金融行為的製度、產業和環境因素,包括虛假的金融行為方式,已經成為保障供應鏈金融良性發展的關鍵,同時也是加強宏觀管理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