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1 / 3)

大樹西遷

一棵在黃浦江畔生長了60多年的大樹,為何要不遠千裏,遷到祖國的西部腹地去?

新中國成立時,人民生活必需品都是洋火、洋蠟、洋油、洋布、洋皂、洋麵、洋堿、洋車、洋行、洋片,可想而知當時的新中國能有什麼工業和家底!何況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還在敵視和封鎖新生的中國。當時中國東西部經濟、社會、教育發展程度差異巨大,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來自金融、高教、建築、紡織、電力、機械等行業的數萬名幹部、工人和知識分子,從上海、天津等地一路向西,支援在陝的國家重點項目建設。

國家戰略是戰略體係中最高層次的戰略,是為實現國家總目標而製定的總體性戰略概括,是指導國家各個領域的總方略。國家戰略依據國際國內情況,綜合運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國家力量,籌劃指導國家建設與發展,維護國家安全,達成國家目標。

交通大學內遷西安,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黨中央做出的戰略決策。作為我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上海交大前身是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1954年至1955年初,黨中央據我國東南沿海緊張的周邊形勢,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並為改變舊中國遺留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現狀,支持西部社會經濟發展。1955年4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交通大學從上海內遷至西安,這是國家調整新中國工業建設、文化發展和高等教育布局的重大舉措,影響巨大、意義深遠。周恩來總理親自領導了交通大學西遷工作,中央部委,西安、上海兩地以及社會各界給予了全力支持。1955年5月25日,時任交通大學校長的彭康向師生們公布了西遷的決定。

地要哪裏給哪裏,一切特事特辦!

中央要求1956年9月在西安開學,新交大很快選址在西安市東南郊,興慶公園對麵,北麵是興慶宮,南麵是青龍寺,這是1500畝有深厚文化積澱的絕好土地。校址一定,當地農民聽說在這裏要開辦大學,感到十分鼓舞。沒幾天,當地老鄉就自覺讓出了這片廣袤的土地。

時間緊迫,必須邊搬邊規劃設計邊施工。

1955年10月,交通大學西安新校園建設破土動工。基建任務十分繁重,陝西省、西安市政府集中全省主要基建隊伍一起投入校園建設,數千名建築工人在一片原野上,夜以繼日、爭分奪秒,以當時最高的建築質量要求完成工程任務。

1956年8月,首批一千多名交大師生登上專列來到西安;1956年9月10日,交通大學西安新校借西安人民大廈的場地舉行了規模盛大的開學典禮。在西安人民的傾情支持下,艱苦的條件沒有讓教學有任何中斷,沒有讓招生延遲一屆,學校沒有因為遷校而晚開一天學,遲開一門課,少做一個實驗,創造了中國高教史上的一個奇跡!

大樹西遷

一棵在黃浦江畔生長了60多年的大樹,為何要不遠千裏,遷到祖國的西部腹地去?

新中國成立時,人民生活必需品都是洋火、洋蠟、洋油、洋布、洋皂、洋麵、洋堿、洋車、洋行、洋片,可想而知當時的新中國能有什麼工業和家底!何況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還在敵視和封鎖新生的中國。當時中國東西部經濟、社會、教育發展程度差異巨大,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來自金融、高教、建築、紡織、電力、機械等行業的數萬名幹部、工人和知識分子,從上海、天津等地一路向西,支援在陝的國家重點項目建設。

國家戰略是戰略體係中最高層次的戰略,是為實現國家總目標而製定的總體性戰略概括,是指導國家各個領域的總方略。國家戰略依據國際國內情況,綜合運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國家力量,籌劃指導國家建設與發展,維護國家安全,達成國家目標。

交通大學內遷西安,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黨中央做出的戰略決策。作為我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上海交大前身是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1954年至1955年初,黨中央據我國東南沿海緊張的周邊形勢,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並為改變舊中國遺留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現狀,支持西部社會經濟發展。1955年4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交通大學從上海內遷至西安,這是國家調整新中國工業建設、文化發展和高等教育布局的重大舉措,影響巨大、意義深遠。周恩來總理親自領導了交通大學西遷工作,中央部委,西安、上海兩地以及社會各界給予了全力支持。1955年5月25日,時任交通大學校長的彭康向師生們公布了西遷的決定。

地要哪裏給哪裏,一切特事特辦!

中央要求1956年9月在西安開學,新交大很快選址在西安市東南郊,興慶公園對麵,北麵是興慶宮,南麵是青龍寺,這是1500畝有深厚文化積澱的絕好土地。校址一定,當地農民聽說在這裏要開辦大學,感到十分鼓舞。沒幾天,當地老鄉就自覺讓出了這片廣袤的土地。

時間緊迫,必須邊搬邊規劃設計邊施工。

1955年10月,交通大學西安新校園建設破土動工。基建任務十分繁重,陝西省、西安市政府集中全省主要基建隊伍一起投入校園建設,數千名建築工人在一片原野上,夜以繼日、爭分奪秒,以當時最高的建築質量要求完成工程任務。

1956年8月,首批一千多名交大師生登上專列來到西安;1956年9月10日,交通大學西安新校借西安人民大廈的場地舉行了規模盛大的開學典禮。在西安人民的傾情支持下,艱苦的條件沒有讓教學有任何中斷,沒有讓招生延遲一屆,學校沒有因為遷校而晚開一天學,遲開一門課,少做一個實驗,創造了中國高教史上的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