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對未來的了解,李聖平已經初步敲定了一個計劃,對一些人的任用也有了腹稿。
接收臥池城、和臥池城以及安撫城中殘餘的世家大族。
臥池城是南逃的反王陳王最後的據點,陳王一家已經殉城,李聖平也不想多事,先發布榜文措辭嚴厲地訓斥陳王謀反等若幹罪名,但因其王爵未削,李聖平也沒追究,其家以王族名義下葬。
忙完臥池城的事,李聖平又對手下做了個調整,張登這人太狹隘,放哪都不行,李聖平決定解除他的軍權,讓他去編兵書。至於和張登交好的人,正直可用的,留,圓滑善變有能力的,留,無才無德還擅長勾心鬥角的,比如暮守一的這個監軍,斬。
如此調理得當,已過了一個多月,暮守一的傷雖然還沒好,但是已經可以移動了,於是李聖平帶上暮守一返回他的治所許州。
在許州坐鎮的楊阿和嘉善等他等得頭發都快白了。
自奪下臥池的消息傳開後,許州就開始張燈結彩,嘉善壓也壓不住。
李聖平本人沒什麼雄才大略,他就是看人看得準,而且會用人,而他手下的人,還真就服他。
他這個人對百姓仁厚,他小時候吃過苦,知道民間需要什麼,缺什麼,喜歡什麼。他掌握了自己的勢力後,對自己的子民悉心安撫,所以大凡李聖平治過的地方,基本上都能做到民心歸附。
臥池城是中原九州最後一股反對勢力,收拾完之後,天下九州差不多已經都成了李聖平的治下。在視李聖平為天的百姓看來,李聖平做皇帝是板上釘釘的。
可是這時間,華朝的皇帝,還沒死呢。他在長安過得好好的,雖然君命不能出內廷,但名分究竟還在。
雖然兵權都在李聖平手上,但皇帝畢竟是傳統意義上的正統,他手下的清流幹臣也不少。如果皇帝想對李聖平下手,雖然這些臣子會不滿,但他們絕對會從命。李聖平如果想反抗,道義上的虧他吃定了。
上輩子收複臥池城後,李聖平很是擔心了些日子,他連最壞的情況也打算過了——和皇帝宣戰,打個三年五載,背個千古罵名。
然而事實證明,這個皇帝雖然無能、懦弱,心卻很通透,他特別爽快地讓位給了李聖平,而且是先過繼了李聖平為嗣子,再冊封李聖平為皇太子,接著禪讓,整個程序非常嚴密,不會留下任何話柄。同時他將朝中的情況,各大臣的為人、把柄都交代給了李聖平。
皇帝的退讓和豁達,使得權力的交接順利、平靜,李聖平得以迅速掌控局勢,並開始實行自己的治國之路,而國家也迅速進入恢複期,短短五年就再現繁榮。
皇帝退位後,頂著太上皇的名字,去了江南行宮,直到老死也沒有離開那個煙雨朦朧的山莊。他當了十年太上皇,沒與任何官員權貴來往,不結交士子才人,他隻是悉心經營他的農莊。以至於行宮附近的人都隻當他是個普通、平凡的老人,充其量就是有點特殊——明明有大把的家底可揮霍,可是卻醉心農耕。
憑借對未來的了解,李聖平已經初步敲定了一個計劃,對一些人的任用也有了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