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鼻子
有時,當一個人說謊後,內心會常感到過意不去,於是會下意識地指示手指去遮捂嘴,但是,到了最後的關頭,又害怕別人看出他在說謊,因此,隻是很快地在鼻子上摸一下,馬上就把手放下來。當一個人不是在說謊,那麼,他觸摸鼻子時,一般要用手在鼻子上摩擦一會兒,或搔抓一下,而不是隻輕輕觸摸一下。
摩擦眼睛
有些人在說謊時,會去摩擦眼睛以避免與對方的目光接觸。對男人來講,摩擦眼睛較用力,如果是說大謊時,他會轉移視線,如用眼睛看著地板。摩擦眼睛的女人,都是在眼的下方輕輕地揉。這樣做一是為了避免動作粗魯,二是怕弄壞了自己的化妝。為了避開對方注視,她們常常眼看天花板。
拉衣領
有時,當一個人說謊時,會引起敏感的麵部和頸部組織的刺痛感,因而就必須用手來揉或搔抓。當說謊的人感到對方懷疑他時,脖子似乎都會冒汗,這時他可能下意識地拉一拉衣領。
搓耳朵
有時,這種手勢暗示著聽者沒有聽出謊言。搓耳朵的變化形式還包括拉耳朵,這種手勢是小孩子雙手掩耳動作在成人動作中的一種重現。搓耳的說謊者還會用手拉耳垂或整個耳朵朝前彎曲在耳孔上,後一種手勢也是聽者表示厭煩的標誌。
撓脖子
有時,說謊者講話時用寫字的那隻手的食指撓耳垂下方部位。有趣的是這種手勢要撓上5次左右。
一個說謊者,除了以上幾種表現外,還有其他一些表現,如:平時沉默寡言,突然變得口若懸河,不自覺地流露出驚慌的神態,但仍故作鎮定;言詞模棱兩可,音調較高,似是而非;答非所問,或誇大其詞;故意閃爍其詞,口誤較多;對你所懷疑的問題,過多地一味辯解,並裝出很誠實的樣子;精神恍惚不定,座位距你較遠,目光與你接觸較少,強作笑臉;對於你的講話,點頭同意的次數較少,如此等等。
辨認對方的假動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巧,領導者掌握這一技巧,有助於識破對方的謊言。
10.從煩躁不安的動作觀察對方
每個人都會遇到心情不好的時候,從而顯得煩躁不安,這種感情除了通過麵部表情及口頭語言表現出來以外,還有一些無意識的動作。通過這些動作,有時也能看透一個人的心理。
美國的艾裏?菲德曼博士是一位心理學家,他對人在煩躁不安時的動作進行了細致的研究,並做了如下的分析:
用嘴咬眼鏡腿、鉛筆或是其他的一些物品的動作
這種性格比較內向。他們喜歡我行我素,而不受他人限製。他們之所以做出這種動作,是想掩飾自己惡劣的情緒,意圖是不想讓他人知道。但這種掩飾如果起不到什麼作用,情緒進一步惡化,他們可能就會在突然之間發很大的脾氣,而且沒有人能夠製止得了。
用指尖攏頭發、輕搔麵部,或是把食指放在嘴唇上
這種人比較開朗和樂觀,在挫折和困難麵前雖然有時也會感到很喪氣,但是能夠很快地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實事求是地麵對一切,並積極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用手撫摸或抓下巴
撫摸下巴是一種自我鎮定的方法,意圖是避免或克製自己感情衝動,意氣用事,同時也是在思考下一步的對策。這種人多比較圓滑、世故和老練,處理問題常常比其他人更客觀、更理智。
煩躁不安時,兩手互相摩擦
這種類型的人,多自信心很強,善於自我挑戰,敢於承擔一定的風險。而且決定要做一件事情,就不會輕易地改變主意和行動方向,但有時也會顯得很固執。
煩躁不安時,咬牙切齒
這種類型的人,情緒變化無常,極不穩定。而且心胸狹窄,容易意氣用事,理智常常無法控製感情。
心不在焉地亂寫亂畫
這一類型的人多有很強的創造力,而且為人處世較慷慨,不會那麼太斤斤計較,容易與人相處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