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交往習慣——反映性格的一麵鏡子(5)(2 / 2)

總之,喜歡替人介紹的人,往往是希望表現自己的能力卻並未真正替被推薦人或第三者考慮。所以,各位不要把他們的行為和真正喜歡照顧別人混為一談。

14.從請客的人的表現看眾人態相

沒有相當的經濟能力,很少有人能灑脫地說請客就請客。但有一種人特別愛請客,除了是炫耀他們的經濟實力外,無非是想獲得一種滿足感。這種滿足感可能是一種優越感,可能是為了表示謝意,可能是有事相求,也可能純粹是為了增進彼此的感情。借著種種理由請客,使自己獲得滿足感。甚至有時根本沒有請客的理由,明明可以大家分攤,但有人就是喜歡付錢時拚命製止別人,而自掏腰包。這時若你堅持拒絕,對方還會露出不高興的神情,並責備說:“你真是太見外了,我們都是自己人啊!”從對方的表情看來,他們真的不是裝模作樣,簡直是沉醉於請客所帶給他的滿足感。

反觀被請的一方。別人請客,自己不必付錢,固然也有好處,但是讓對方出錢,很容易形成自卑感,反而不能痛快地享受。

還有另一種被請人的心理,認為別人請客讓自己快活是理所應當的,這種人大多都是不願自掏腰包的吝嗇鬼。

至於喜歡請客的人,雖然他們的立場是把東西送給對方,但其心態和接受自己好意的對方是一樣的,這與過度保護孩子的母親的心理非常類似。

有的母親常會像奴隸般地替孩子做事,這樣的過度保護,表麵看雖然辛苦,但其實母親是利用這種行為來保護自己。因為母親們自己以前也有同樣受人嗬護的經驗,現在仍然在追求那種心理狀態。因此當了母親後,就把孩子當做自己欲望衝動的對象。事實上母親隻是以過度保護孩子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根據這點,我們可了解,這樣的母親看似疼愛孩子,其實更愛自己,因為唯有如此才能使她神采奕奕。

同樣的,喜歡請客的人,表麵看來雖然古道熱腸,但其實隻是以這種形式來滿足自己。所以喜歡請客的人,和喜歡被人請的人湊在一起,彼此就各得其所,分別得到滿足了。

所以當我們看到那些即使沒有多少錢,卻總想辦法請客的人,應了解他們的心態,隻要他們不是另有所求,大可接受他們的好意。

15.喝醉酒猛打電話的人渴望關懷

生活中,細心的人會發現一個喝醉酒的人,常會在不適合打電話的時間打電話,這是什麼原因呢?

酒醉的人,常自以為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而打電話給別人,但是接電話的人,卻常常會被他所謂的理由弄得啼笑皆非,尤其是半夜三更接到電話,更是氣得人咬牙切齒。

喝醉酒的人,心態上已脫離現實,和接話人的想法有很大的差別,兩人當然話不投機。如果有人認為,對方既然已經喝醉了,隻要隨便說些應付他的話敷衍過去就算了(這通常是一般人的處理方式),但是如果你對好友或酒後胡言亂語的人采取寬大容忍的態度,照顧他或寬慰他,那麼你實在是太傻了。

由於大多數人生活在多樣化的組織或群體中,所以無法完全脫離群體,一切行為仍處於受限的狀態。但喝醉酒的人,和組織或群體的價值觀或生活方式完全脫離,對付這種人,最好的態度就是敬而遠之。

借酒麻醉自己的人,為使自己身心獲得解脫,擺脫群體的束縛,所以會出現深夜打電話來博取別人注意的行為。在這種情形下,他們隻是為了解除平常內心的不滿,或者借機發泄平常和上司、同事間的不愉快。而他們的無禮舉動,多半都是以較親密的友人為對象。

由於日積月累的心理緊張,當他們脫離群體時,就會想方設法地釋放。而這種感覺,平常是被壓抑的,所以借著酒醉,就可掙脫束縛。但為了消除孤獨感和依賴心,需要別人給予關懷和注意,於是隻好打電話給他的朋友,這就是其行為的心理依據。

由於喝醉酒打電話,是一種“非常識的行為”,因為他們已經不具備人與人交往應有的常識。例如深夜一兩點時,毫不顧及別人的作息時間打電話給人,而對方聽到的隻是醉漢的喊叫聲,或夾雜著喧嚷音樂聲。“我現在正在喝酒,你給我馬上過來,我會一直等到你來陪我為止。”

當你接到這種電話時,即使置之不理將之掛斷,對方還是會再打來,並且說:“你真是太不夠意思了,對朋友一點都不關心。”等等。

仔細探討這些人的舉動,就可知道在喝醉酒時打電話的人,完全是因為孤獨,需要他人的關懷。我們常可在夜晚的街道上,看到一些醉漢漫無目的地閑蕩,有時也可以看到他們無緣無故地騷擾行人,這些行為,無非是想訴說自己的孤獨而已。

總之,這些人的心理,是希望能和更多的人交往、溝通,借以除去心中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