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急性期內服方 (1)(1 / 3)

痛風是一組與遺傳有關的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嘌呤是存在於核酸中的一種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質,參與蛋白質的合成。尿酸是嘌呤的最終代謝產物。嘌呤代謝紊亂將導致尿酸在體內的沉積,並引發痛風。痛風發病早期僅有高尿酸血症,無明顯臨床症狀。因飲食過多、感染、勞累、潮濕等因素誘發的急性發作時以急性關節炎大足趾的發作為主。經常是突然起病,夜劇晝緩,疼痛局限於下肢的遠端。

痹寧湯

【藥物組成】蒼術15g,黃柏20g,天南星15g,桂枝15g,防己15g,羌活10g,白芷15g,川芎15g,桃仁10g,紅花10g,神曲15g,威靈仙15g。

【治療方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2次服。

【功效主治】清熱利濕,祛痰化瘀,通絡止痛。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36例。治愈18例,有效1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1.7%。

【經驗心得】中醫學認為,痛風性關節炎屬於“痹證”範疇,與古代的“痛風”、“曆節風”、“白虎曆節”等有一定的關係。根據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病的臨床特征,認為本病應歸屬於“熱痹”範疇。其病因病機,主要是由於人體正氣不足、陰陽失調,以致濕熱痰瘀等病理產物聚於體內,留滯經絡;複因飲食勞倦、房事不節、感受外邪、內外合邪、氣血凝滯不行,故發生痛風。本病屬本虛標實證,急性期痛風以濕熱、痰瘀閉阻經脈,流注關節為主,病急且重,根據“急則治其標”的原則,治療上以祛邪為主,重在清熱利濕、祛痰化瘀、通絡止痛,佐以疏風之品。

方中蒼術、黃柏,取二妙散之義,黃柏苦寒,寒以清熱,苦以燥濕,且偏入下焦,蒼術苦溫,善能燥濕,《藥品化義》:“蒼術,味辛升散,性溫而燥,燥可祛濕,專入脾胃,主治風寒濕痹”。二藥相伍,共奏清熱燥濕之效,使熱祛濕除。防己善走下行,長於除濕通竅利道,能泄下焦血分濕熱及療風水,助蒼術、黃柏,祛除濕熱之邪;天南星專走經絡,燥濕化痰,去經絡骨節之痰,祛風止痛;川芎辛溫升散,行氣活血,為血中之氣藥;桃仁、紅花活血祛瘀,三藥共用以助化瘀生新;威靈仙善逐諸風,行氣血,通行十二經絡,祛百節之風濕;桂枝溫通經絡,能橫行手臂,引天南星、蒼術諸藥至痛處;白芷、羌活祛風散寒,勝濕止痛,利諸節治肢節痛,一身盡痛非此不能消;神曲下氣調中,助藥食運化。諸藥合用,使腠理之濕熱透表而去,又能將血分之濕熱清利而消,兼去痰瘀之邪。

【方劑出處】閆翌輝,等?痹寧湯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36例臨床觀察?中醫藥信息,2006,23(6):20

十花飲

【藥物組成】金銀花20g,野菊花、一枝黃花、金蓮花、木槿花、淩霄花、山茶花、金雀花、芙蓉花各10g,西紅花3g。

【治療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劑煎2次,分早、晚兩次服。7劑為1個療程,連服1~2個療程後評定療效。治療期間不使用其他療法,並囑患者多飲水和禁食高嘌呤食物及戒酒。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化瘀通絡。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30例,治愈(關節紅腫疼痛及局部壓痛完全消失,關節活動正常,實驗室檢查:血尿酸、血沉正常)22例;好轉(關節紅腫疼痛及局部壓痛明顯減輕,關節活動功能改善,實驗室檢查好轉)7例;無效(症狀、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無明顯變化)1例。

治驗:趙某,男。踝、膝關節間歇性疼痛2年。3d前突發左踝關節劇痛,局部紅腫,步行困難,伴發熱頭痛。曾用萘普生治療,效果不顯。檢查:痛苦麵容,體溫38.2℃,左踝關節紅、腫、熱、痛,壓痛明顯,活動受限,舌紅苔黃,脈滑數。血尿酸670μmol/L。西醫診斷: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中醫辨證診斷:熱毒痹。治宜清熱解毒、化瘀通絡。用上法治療,7d後關節紅腫熱痛及全身症狀消失,活動自如,舌脈、血象、血沉、血尿酸均恢複正常。隨訪1年未見複發。

【經驗心得】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以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征,屬中醫熱毒痹證範疇。病因為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或醇漿之品,導致髒腑積熱蘊毒,熱毒之氣由內攻外,發於四末,致使關節脈絡局部氣血壅滯不通,為腫為痛。治宜清熱解毒、化瘀通絡。十花飲中,金銀花、野菊花、一枝黃花、金蓮花、木槿花、芙蓉花清熱解毒;淩霄花、西紅花、山茶花涼血活血;金雀花和血祛風通絡。諸藥合用,切中病機,故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