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講 思維升級 投資者的自我修養(2 / 3)

宏觀經濟危機下的投資機會

2018年宏觀經濟下行,疊加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股價平均跌了1br3,很多人紛紛對市場失去信心。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宏觀經濟的下行期並不意味著就完全沒有投資機會。我們可以從行業和公司層麵來逆向思考。

從行業層麵來看,雖然經濟衰退時大多數行業都處境艱難,但有些行業在經濟形勢艱難的情況下也表現出繁榮的跡象。比如經濟低迷時有3個典型的受益行業:

第一,低端煙和酒。金融危機中,很多人失業或被降薪了。憂愁傷感環繞下,廉價低端的煙和酒成了最好的情感寄托。

第二,文娛。電影是經濟的反向指標。在1929—1933年的大蕭條中,美國電影行業迎來大發展,影片因慰藉了現實中深陷困難、失業潦倒的普通民眾而盛行。同樣,法國的旅遊業在1960—1980年經濟蕭條下開始火爆,出版發行市場也逆勢上揚。

第三,口紅。每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口紅的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口紅效應”。因為在經濟不景氣時,人們有強烈的消費欲望,而口紅作為一種廉價的非必要品,可以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

從公司層麵來看,在宏觀經濟危機、市場係統性行情低迷下,本身質地非常優秀的企業受困於整體行情,股價下跌,公司價值往往被低估。在這個時候持有該類標的,隻要行情轉好,就會獲得收益。而且在估值低位買入優質標的安全邊際更高,經濟轉好後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

接下來我舉個奢侈品的例子。路易威登集團目前旗下有高達70多個世界頂級品牌,是全球最大、市值第一、銷售額和影響力都排名第一的奢侈品集團帝王,1990年至今,集團的股票價格上漲了17倍。回顧其發展曆史,抓住宏觀經濟危機背後的機會,持續低價並購優質標的並整合協同好,是其持續穩健發展成長的重要原因。梳理它的至少62次並購時間點,尤其是大品牌的並購,可以發現多集中於美國經濟下滑的20世紀80年代後期、東南亞經濟危機的20世紀90年代後期和互聯網泡沫破滅的21世紀開端。

事件型危機下的投資機會

事件型危機是指行業或者企業因利空的突發事件,使公司自身甚至行業都被拖累下行。但這時候往往也是危中有機的典型代表。一方麵,公司本身遇到危機,會使其估值大幅下降,如果挺過了這段困難時刻,就會慢慢恢複,那麼在危機的時候也是低價買入的好時機;另一方麵,若公司在危機後被迫離場,那麼行業中其他質地優秀的公司可以瓜分它離場留下的空白市場份額。我們依然舉例來說明。

2008年乳製品行業爆發三聚氰胺事件,三鹿倒下,連累整個行業個股暴跌,板塊全年平均下跌57%,伊利股份成為ST股,市值跌到不足50億元。2012年塑化劑事件,整個白酒板塊深度調整將近兩年,個股平均跌幅70%,茅台最低跌到了118元,市值不足目前的1br6。然而事件結束後,伊利、蒙牛以及茅台市值成倍增長。再說個例子。2018年長生生物假疫苗事件爆發後,股票市場中先是疫苗行業整體受挫,之後行業的優質個股大力反彈。

梳理這三個例子背後的邏輯:(1)它們大多是消費必需品;(2)一個巨頭的倒下,往往會成就行業內的其他巨頭;(3)行業監管走向清正,亂象得到終止,行業長期受益。

股權質押型危機下的投資機會

這類危機比較特殊,一方麵它既是整個A股市場係統性風險的代表,另一方麵也是公司個體或股東自身過去行為在行情退潮後所必須要買的單。股權質押本質是以股票為標的抵押物的債務融資,本身並不是風險,但為了保護債權人利益,就會有質押率、平倉線,而當股價不斷下跌時,抵押物價值也不斷縮水,如果公司或股東之前質押融資過多,加了太多杠杆而又無力補倉時,就隻有看著質押的股份被平倉,而且還會對股價產生負反饋。

然而,股權質押爆倉的債務危機,也會成為外部人低價接盤上市公司控製權的好機會。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在質押爆倉的壓力下,很多時候會努力引入戰略投資者,甚至直接出讓控製權。這也就意味著質押比例高的公司,尤其是控股股東質押比例很高,麵臨平倉卻又資金鏈緊張、無力補倉的公司,可能會成為市場上低價入股甚至獲得控製權的潛在標的。

2018年年初至9月底,上證指數從3000點下降到2700點,股市暴跌,很多公司核心股東的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線,平倉壓力上升,而企業資金鏈緊張之下無力補倉,隻有努力引入白衣騎士。在這段時間內,有158家大股東將股權轉讓,76家公司變更實際控製人。回顧這些股權質押危機中出手投資的案例,可以發現有個明顯的特色,那就是價格極其便宜,甚至1元購、0元購。過去,A股市場的殼價值少說也有數億元甚至幾十億元,還有控製權溢價等,但現在,麵對資金鏈緊張、股權質押平倉的壓力,很多資產甚至控製權都變得非常便宜,近乎免費就可以獲得。比如,金一文化曾“1元賣殼”給海澱區國資委。金一文化陷入了股權質押危機後,公司原實際控製人將控製權轉讓給海澱國資委,代價隻是象征性出資1元。雖然海澱區國資需要為公司提供30億元流動性支持,如提供融資、提供增信、引入新的資金方、搭建新的融資渠道等,但相比價值近12億元的股份,甚至還包括實際控製權溢價,近乎無成本的代價是正常時期無法想象的。

總結一下。危機即危中有機。我們將危機分為三類,認為三類危機背後仍蘊含著投資機會:一是宏觀經濟危機下的投資機會。經濟低迷時也會有受益的細分行業,比如低端煙酒、口紅等,而且係統性低迷時正是低價入手優質標的的好時候,排名全球第一的奢侈品帝王路易威登給我們提供了範例。二是事件型危機下的投資機會。當行業或公司突發特殊利空事件時,公司若能挨過之後慢慢恢複,則當時就是出手的好時機;若不能挨過或元氣大傷,則會利好行業內的其他巨頭。三是較為特殊的股權質押型的危機下的投資機會。股權質押危機爆發後,外部人可以廉價入股接盤被質押壓垮了的上市公司的控製權。